德育素材网 首页

党政干部末位淘汰制探讨

2024-10-29 11:35:47 德育素材网
末位淘汰最初盛行于企业管理之中,但自20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末位淘汰被视作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全面引入公共管理领域,从而使广大党政干部切身感受到现实竞争的压力。一时间,报刊杂志纷纷讨论末位淘汰,各地党政部门纷纷探索不同的末位淘汰办法,使末位淘汰成了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热点。
  一、各地党政干部末位淘汰比较
  所谓党政干部末位淘汰,是指这样一种管理制度:先确立一套考核指标体系,而后有一个或几个考核主体对党政干部进行考核,在得出具体考核结果后排出名次、顺序,而后对排在末位的一定数量党政干部进行处罚,对名次前几位的党政干部进行奖励。由于末位淘汰在中国不是以“制度”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地方党政部门之“政策”的形式存在,因而各地实施党政干部末位淘汰时虽能遵循一些共同原则,但在具体操作上则缺乏应有的规范性。为此,必须进行严谨的比较研究,寻找取舍之径,以求党政干部末位淘汰的规范化。
  1、末位淘汰的考核指标体系比较。目前通行的有三种考核指标体系:第一种,按“德、能、勤、绩”的基本思路,把指标体系确定为若干个大项,每个大项下面又确定为若干个小项,每个小项确定一定分值和加权系数。第二种,确定若干“高压线”,触犯了“高压线”中的任意一条,直接被定为末位。第三种,既要按“德、能、勤、绩”分数考核,又要按“高压线”考核。而且只有既按“德、能、勤、绩”分数排在末位,又同时触犯一条以上“高压线”的,方可最终定位为末位淘汰对象。
  上述三种考核指标体系中,第一种考核指标体系无论再怎么细化,也不可能涵盖党政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第二种考核指标符合西方文官制度的求稳精神,但这种考核对我国来说不是很适合,我国干部制度改革不应求稳,而应求进。第三种办法应该是目前最值得推广的考核指标体系。它一方面通过“德、能、勤、绩”的分数排名迫使党政干部全面参与竞争,另一……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