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网络舆情和实际民意存在偏差的原因分析及思考

10-29 德育素材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应用广泛普及,并因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开放式社交服务平台重塑着社会舆论格局,带来了信息传播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
  一、网络舆情与实际民意存在偏差及原因分析
  广大民众参与网络舆论互动的物质和技术门槛越来越降低,“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信息扩散迅速、参与度高、管控难,网络舆情及其影响也愈发显著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一方面,无论互联网舆论格局如何改变,网络舆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其本质不会改变,终究是社会舆论在虚拟空间的投射;另一方面,现有的网络舆情倾向于聚焦短期效应,容易掺杂虚假民意,从而出现许多误读网络舆情为民意的声音。
  (一)部分网民不能代表全体网民,全体网民不能代表现实公民。即使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但其构成极具代表性与特殊性,这使网络舆情与现实舆情相比,更为片面、更为狭窄。具体来说,网民职业分布不均,集中在年轻人群体,主要分布在社会中间阶层,社会高层和底层人群较少,尤其是占中国总人口较大比例的农民或外出务工人员群体,虽然近两年有一定增长,但在网民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由此,在网络中产生的“舆论”自然会存在直接偏差。此外,互联网上有着大量“沉默网民”,他们大多是观望或思考,很少表达意见或看法。对于我国的十几亿人口来说,网民只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
  (二)网络舆情不能代表网络民意,网络民意不能代表现实民意。在当下“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任何人都有参与舆情讨论、传播的自由,网络舆情易被“操纵”或“污染”,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网络民意的真实性存疑,或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在热点事件中,某些团体出于不同利益立场操纵舆论走向,导致大量极……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