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实现民俗学研究方向的战略转移 迎接民俗事业在新世纪的更大繁荣

10-29 德育素材网
一、为什么要实现民俗学研究方向的战略转移
  值此跨入新世纪之际,中国民俗文化正处在历史剧变的紧要关头。然而,中国当前的民俗学研究,对这一剧变的重要意义,发展方向,似乎尚未形成清醒、明确的认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这主要表现在:民俗学目前仅有一些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点,而没有本科或专科生,更少有独立的民俗学专业。而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点,又大多设在高校的中文系当中,所研究的方向基本上限于民间文学的范围。如此一来就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在很多关于民俗学的研讨会上,所讨论的内容大多是关于民间文学的,甚至是民间文学领域中的一些细节、技术性的问题。与之相反,大量的关于民俗学的重要内容却无人研讨。这一倾向也反映在研究成果——图书、文章方面。民俗学依附于民间文学的另一个结果是,民俗学研究越来越成为少数人在书斋中钻研的象牙塔,而置现实需要于不顾。有些人更以孤芳自赏的态度,片面强调理论的重要,仿佛理论可以成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摆设。因此,当某些圈内人士大谈民俗学研究的繁荣之际,实际上却越来越走进了死胡同,近来关于十余所大学中文系一致取消民俗学课程的行动就是明证。更不幸的是,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越来越引起民俗学理论、实际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实际工作者的不满,却长期未能根本改变。
  民俗学到了紧要关头,我们应该发出同一个吼声!
  当然,此时此刻,仅仅限于发出吼声是不够的。问题的解决,需有一个冷静的观察和细致的思考。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他前年出版的《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一书中指出:由于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因此,为了保证经济体制更好地运转,还必须发挥道德的作用。而通过道德重整所实现的精神起飞,又成为经济起飞的重要前提。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规范、习俗,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起到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约束的作用。“在性质上,它更近于一种道德规范,但它在对人们生活和心……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