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及相互之间交流互动的综合体,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要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不论是随着生活打滚还是把学生灌输成填鸭,都是对课堂教学过程没有预设,对课堂中生成不关注的体现。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尊重学生主体,充分进行预设,并能抓住课堂中生成的亮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
二、对预设与生成的认识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
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老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俗话云:凡事预遇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中得到体现。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课中,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课后,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若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