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期有幸同两位上课老师一起拜读了郑振铎的《猫》,整篇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在介绍养猫的过程,唯独最后两句话:“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两句话中各有一个“永”字,两个“永”字,正如两位上课老师所讲:“作者对于猫的亡失比较难过,然而更难过的应该是人性的亡失。”“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太武断,不能凭主观臆断,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尊重生命、平等待人。”
我认为,两个“永”字,应该是人性的两面。第一个“永”字,反映“人性恶”的一面。缺乏思考,主观臆断,偏听一面之词,冤枉他人,但也会产生内疚感。所以,才会有作者的“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只要是人,都难免有这方面的弱点。第二个“永”字,反映“人性善”的一面。积极思考,冷静思考,不偏听偏信,客观公正,平等待人,宽容仁慈,同情弱者。其实,作者郑振铎先生可能就是出于这一点才“永不养猫”的。
能不能更深一点地理解呢?作者并非是家里“永不养猫”,而是让自己内心更趋于更善的一面,尤其是特别对自己不利的一面,更要妥善面对,慎重思考,以免自责,不再自负。
我家里也有一只猫,多次在被子上、沙发上乱拉,是比较气愤,但是每次当我拿起竹枝,好几次准备打它时,都放下了。因为我有“四不打”。一是它吃饭时不能打,不能影响它的正常消化,也有“饭前觉前不训孩子”一说。二是它正在拉时不能打,就把它当一个小孩看待罢了。三是晚上很想把它关在外面,但是冬天冷了,也要同情它一下,允许在家里过夜,不打扰它的休眠。四是不管它是否犯错,但它本身并不知道什么是错,都要喂食,因为它要靠人喂养才得行,不打断它的恋家情结。
一位上课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猫。”论其人生来说,也差不多是这样吧!两位上课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都是:谈学习《猫》后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