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县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经验分享会上的发言
今年以来,我县聚焦乡镇、农村(社区)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突出问题,在明责赋权、松绑解缚、强化保障、党建引领上下功夫,“轻车减负”“壮马赋能”双向发力,不断激发基层动力活力、整体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明责赋权,聚焦“轻车”发力
抓好“理顺事权关系”一个核心,编制公布了《x县县乡“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81项,动态调整《乡镇执法事项清单》,11个乡镇拟不予承接事项平均达31.9项,压减率60%,进一步明晰县乡职责;推动11个乡镇全部成立党建工作办公室,因地制宜编制《乡镇岗位目录》,实现机构、职能、人员有机融合;修订《县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县县直行政执法部门派驻乡镇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实行乡镇派驻执法人员任免建议权、人员考核权、指挥工作权“三权下放”,确保乡镇“喊得动人、推得动事”。
二、松绑解缚,聚焦“减负”发力
围绕“牌子、事项、微信群”三项内容,按照“谁悬挂谁清理”原则,清理规范标牌200余块;规范清理在村社区设立的工作机制,明确不由村社开具的证明事项22项,清理不合理证明15项;开展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行动,对政务APP、政务公众号、工作微信群全面开展清理整治工作,规范官方公众账号数量33个,清理解散工作群组127个。
...
第二篇:市委政法委书记在全市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根据市委关于《202x年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要求,政法委坚持实体运行、实战导向、实用为主、实效为先的创建理念,通过强化阵地建设、人员组织、事项准入、事件处置、基础治理、网格待遇、警网融合“七保障”,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力量,构建多元治理体系,持续夯实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成效,不断提升主动创稳和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质效。
一、强化阵地建设保障,彰显实战效能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部署要求,强化为民导向、实战实用导向、依法治理导向,在工作职能上,聚焦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的根本职能,更好的支撑社会治理工作,同时,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中央政法委提出的“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要求,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市级强化“一体化”运行功能,通过整合法、检、公、司、信访、劳动等多元调解治理阵地,做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性专业调解有机联动,实现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目标;在县级强化“融合化”实战功能,各县(市、区)以综治信息系统为载体,通过整合平台和智慧化应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在乡(街道)级强化“一站式”化解功能,按照“一厅四室”功能完善阵地建设,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突出事件应急处置“四位一体”一站式治理功能;在村(社区)强化“第一道防线”功能,通过“网格排、源头防、平台派、专业调、依法解、末端帮”的工作法,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二、强化人员组织保障,塑造治理先锋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市11个县(市、区)、119个乡镇(街道)、2191个村(社区),按照常住300-500/1000-1500人的标准,规范优化普通网格6055个,以工业园区、商圈市场、学校、医院、景区及企事业单位划分专属网格3828个,推动党建、综治、环保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同时优先选聘“两委”干部、党员担任网格员,推动村组干部、网格员、网格党组织负责人多员合一,实现“一张网格精细管理、一支队伍聚合力量”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规范运行保障,严格事项准入
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讨论纳入网格的事项,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网格职责范围、纳入事项、准入理由、标准及退出程序,对确需纳入的严格审批把关后方可列入,强化权责管理。其次,各县(市、区)严格制定详细的事项清单和准入机制,对纳入网格的事项不足20项的县进行审核夯实,对纳入网格事项超过30项以上的整合退出规范为24项左右,对行政性、执法性、专业性较强超出实际能力范围的工作,在审核中进行剔除,减轻网格员负担。
...
第三篇:县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治理工作会议暨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推进会上的发言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为基层减负相关要求,积极整合资源、统筹力量、重心下沉,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一、厘清权责、减负松绑,在权责不清上明方向。着力解决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的问题,切实为“车”减负。扩能增效厘清权责。持续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建立简约高效的行政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202x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总数从改革前的177个减至141个,减少36个,精简20.34%。遵循“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确保基层资源和事权相匹配。化繁为简赋能增效。印发村(社区)组织依法履行职责清单、协助政府工作和不应承担事项清单、村(社区)依法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不应由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明确了村级组织依法履职事项21项,依法协助配合事项11项;社区依法履职事项24项,依法协助配合事项29项;不应承担事项各7项。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明确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显著位置对外标牌数量一般不超过6块,把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厘清楚,让基层做该做的事、做能做的事。改进方法科学考评。改进基层考核评价。制定《202x年督查检查考核计划事项表》,对全县性重点工作纳入督查计划,面向基层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50%以上采取“四不两直”检查和随机抽查,切实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严控“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严格从乡镇借调干部程序,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精力办事。
二、建强队伍、蓄势赋能,在力量不强上优措施。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原则,建好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持续“为马赋能”。优化工作力量。严格落实《县村级干部管理办法》,优化储备村书记后备人选700余名,选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90余名。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率达86.3%。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202x年累计轮换调整驻村帮扶干部66人,省、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比例分别达到33.15%,27.73%,目前已完成驻村帮扶队员全覆盖轮训。加强教育管理。每年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全覆盖轮训,常态化开展组织开展“四个x县”大讲堂及“党课大家讲”“百名支书谈党建”等活动,汇聚红色“正能量”,凝聚起强化基层治理、建设平安家园的共识。抓好村级组织及村干部履职行为34项负面清单、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落实,构建村干部全链条监督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加大对基层干部关心关爱力度,严格落实乡镇干部工资倾斜政策规定,推动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和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不低于25%等要求。健全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建设,逐步提高薪酬待遇,让基层干部留得住、干得好。
...
第四篇:某市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今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举措,把健全机制、整治焦点、配强力量、明晰权责和监督问效作为关键环节,切实有效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一、健全机制,破解“协调不畅”难题。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强化全市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跨部门协作联动,推动形成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召开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任务中的难点问题机制全体会议,对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进行贯彻部署,成立涵盖市直30个部门的放权赋能、减负增效、物业治理、民生服务、警地融合和智慧治理6个专项工作组,印发《市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制定工作规则、细化任务清单、明确63项推进措施,清单式承接省里7方面21项重点任务,逐项攻坚突破各类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整治焦点,破解“负担过重”难题。积极整治基层组织“滥挂牌”工作,全市不规范挂牌清理实现村、社区全覆盖,累计清理村(社区)内、外部挂牌约7200块,规范基层事务职责准入关口,有效提升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效。扎实开展基层报表负担过重整治工作,全力推进应用数据“一张表”工作,指导市直部门、县(市、区)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完成创建账号1315个,构建联通市、县、乡、村自上而下的数据通道,达到数据“一次采集、共享共用”的减负目的,市、县、乡三个层面面向村(社区)下发的表格数量,由202x年的146个压缩至202x年的12个,缩减比例达92%。加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防治,在网信x、x发布和x融媒等政务公众号上设立专项举报通道,收集基层干部指尖上APP负担,“指尖上”的压力得到有效释放。
三、配强力量,破解“人少事多”难题。持续为基层充实力量、储备人才,完善配备社区“两委”成员,采取届中补选方式,优选大学生进入社区“两委”班子;通过调整编制机构,为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增编30名,为乡镇(街道)招录公务员26名,招聘“三支一扶”“农科生”41人,基层治理专干119名;清理借调人员,退回借调干部497人,从严规范乡镇机关选调生、基层治理专干的管理,鼓励优秀干部扎根基层,扎根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力量薄弱问题;着力提升基层干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社区工作者300余人次;注重政策向基层一线倾斜,大幅提升基层干部待遇保障。
...
第五篇:社会工作部交流发言材料:推进“三项规范”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将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202x年8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x党委社会工作部深入贯彻落实《若干规定》精神,坚持“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突出实效”的原则,聚焦清理工作事务、清理标牌标识、清理证明事项三项具体任务,扎实推动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为“车”减负,为“马”赋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这一次,工作事务真减少,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厘清边界,优化职能。基层负担之重在于嘎查村(社区)属地责任不清、交派任务过多。x党委社会工作部把优化调整职责作为基层减负的破题之举。指导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重新梳理履职事项,1049个苏木乡镇街道“一地一策”制定职责事项清单。根据中央《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精神,研究制定实施意见,梳理形成《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指导目录》,为加快建立“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权责关系提供制度支撑。
拉出清单,明确事项。会同组织部门扎实开展嘎查村社区“六清理两强化”、苏木乡镇街道“四化”专项行动,全面巩固深化“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成果。全区市县乡三级自上而下将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明确为依法履责事项51项、依法协助事项20项,12481个村社区明确了工作事项清单,工作事务平均减少60余项。统筹推动103个旗县(市、区)建立健全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准入办法和动态管理机制,全区12个盟市对乡镇街道承担事项建立准入机制。
督检“瘦身”,考核“消肿”。迎检、考核是基层干部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为了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迎检工作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解决基层实际问题,x明确将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集中整治工作纳入202x年度盟市、区直机关绩效考核和旗县(市、区)党委书记落实“五大任务”担当作为专项目标考核,配合x党委办公厅、组织部梳理优化考核指标,经过挑重点、挤“水分”、减条目、看实效,缩减x本级督检考计划14项,为督检“瘦身”、为考核“消肿”。同时,建立监测反馈、调度推进、考核评估、督查指导、风险防控五项工作机制,设立23个基层治理观察点,建立直报制度,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这一次,机制牌子真减少,阵地内部“清清爽爽”
清理牌子,制定规范。嘎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什么牌子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基层干部焦虑忧心的要事、更是关系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x党委社会工作部将解决部门单位乱挂牌、挂虚牌的问题等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集中整治攻坚工作的切入点,研究制定《嘎查村工作机制牌子指导目录》《嘎查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宣传展示指导规范》,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标牌标识压减到6个以内,内部实行“一室一牌”“一室多用”,找准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定位,增强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
功能整合,服务群众。为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各地积极探索高效便民的服务路径,全面整合服务功能,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效。锡林郭勒盟在精准摸底群众办事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重置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窗口,优化高频窗口、精简重复窗口、整合低频窗口,社区设置1至2个综合服务窗口,并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专职办理各项业务,在嘎查村安排1人值岗“一岗通办”,全面提升办事效率。
“一室多用”,强化阵地。指导各盟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丰富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触角,大力提升为民服务的广度和温度,采取“一嘎查(社区)一策”的方式,全面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内部功能室,合理规划功能区,推行“一室多用”“错峰使用”制度,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精减整合作用不大、无人问津的功能室,改进完善群众欢迎、利用率高的特色功能室,积极拓展就业创业、健康指导等特色服务功能室,优化提升后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更为丰富、布局更为合理,有效实现了服务效能与群众幸福生活同频共振。
...
- 上一篇: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