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听了一天的数学课,令我诧异的是,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看不到学生提问。这不禁使我深思: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围着大人不停地提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就没有问题了呢?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了。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问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师与学生角色平等,要变“满堂灌”为师生互动;允许学生“出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2.拓展渠道,让学生会问。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办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在学……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了。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问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师与学生角色平等,要变“满堂灌”为师生互动;允许学生“出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2.拓展渠道,让学生会问。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办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