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关系到一个城市居民素养的重要指标。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是提高城市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所在。在党中央、国务院“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健康”的政策号召下,结合目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面临的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各大城市必须转变传统健康观念,创新健康教育模式,完善健康教育法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一、重塑健康教育理念,转变传统健康观念
正确的健康观念是一个人身心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有利于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更有益于对身心健康的养护和提升。而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疾病占据了整个健康观念的核心,基本停留在对其表现状态的描述和对影响健康外在因素的分析上,而对健康内在平衡机制和自清、自理、自愈能力等本质规律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探究,以致更多是在医疗防病治病和通过改善生存条件等方面做功课,而WHO指出,医疗对健康只有8%的贡献率。
正确健康观念的形成有赖于健康教育理念的重塑。传统健康教育主要是疾病防治和疾病思维的教育,导致过早治疗、过度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的干预范围扩大,也让政府医疗支出大为增加和浪费。而真正的健康教育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交流教育过程,以人为服务对象,通过一定教育手段,使人们具有自我保健能力,对自己的健康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靠家庭和自己。并且,健康教育理念的最高境界应是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对生命过程全面呵护,终极目的是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要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预防为主的大健康体系,能够有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