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xx乡村,会发现楼房一栋接着一栋,如同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些楼房无规划、无设计,千差万别、各式各样,遍地开花、一片乱象,严重破坏乡村的自然美感。有的很像“碉堡楼”,占地小、楼层高,笔直耸立,非常突兀;有的酷似“火柴盒”,方方正正、规规矩矩,没有特色;有的是“大头房”,上面大下面小,头重脚轻;有的是“赤膊房”,建好框架后不装修,裸露墙体、十分难看;还有随处可见的“绿棚子”,农户房前屋后、楼顶搭建铁皮棚,大小不一,很不协调。这些楼房随便“长个儿”,三层、四层、五层,越长越高,最多的达到11层;四处抢地争地占地,沿山体切坡建房、占用耕地、挤占道路、公共绿地等现象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
一、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广大农村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住房需求也不断变化。八十年代及以前,农民建房主要为土木结构;九十年代,以砖木结构为主;进入21世纪,农民建房则逐步普及砖混和框架结构房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建房数量进入一个井喷式增长的高峰期。从xx的情况来看,全县各乡镇农民建房数量急剧增加,近5年县自然资源局审批的农民建房数量分别为1022户、1356户、2234户、468户、869户,第三年为建房数量最高点,之后呈整体下降态势。乡村新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在改善了人们居住条件的同时,却呈现出惊人乱象,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没有新貌。
1.乱搭滥建现象十分普遍。一直以来,农村基本处于无规划、自发散乱建设状态。农民建房选址多数选择在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便利的村道两侧,东一处、西一处,随意性很大,往往见缝插针,哪里地势好、“风水好”就往哪建,哪里可挤占一尺半寸就往哪里挤,造成新房旧房犬牙交错,公共通道越来越挤,房子大小高矮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