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由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组成的开放的、复杂的有机整体。我们的幼儿健康教育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存在着重幼儿生理健康教育、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避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倾向,这既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实践上不易操作的问题。然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不容忽视和不能回避的问题。例如,在上活动课时,小朋友们玩得好好的,忽然间一个孩子打了另一个孩子或抢了别的孩子心爱的玩具,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幼儿园屡见不鲜。幼儿的此类行为,不应归属于生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可称之为幼儿心理表现不健康行为,简称不健康行为。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不健康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且就我个人的工作实际做法和体会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以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对待幼儿不健康行为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处于良好心境时,对平常冷漠不关心的事情,或是不顺眼的事情,也会产生新鲜亲切的情绪体验或出乎意料的宽容;反之,当一个人情绪不佳,甚至很糟时,良辰美景也仿佛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古人说的“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正是这个道理。儿童心理学的这一原理告诉我们,情绪对教师的工作、认知、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能使我们保持理智,且容易比较克制、客观、全面、公正地对待幼儿;而消极的情绪会使教师心烦意乱,在教育儿童上大失方寸和水准,使孩子受到无辜的伤害。据此,作为幼儿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情绪对待心理表现不健康的儿童。那种情绪好的时候对孩子体贴人微,甚至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一笑了之;而情绪不好,则对孩子的行为处处看不顺眼,甚至责难、体罚的做法,在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在实践中则是十分有害的。
二、教师要用对待成人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
当幼儿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阻碍时,教师应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他们。我们……
- 下一篇:邮政银行员工赢在卓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