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确保安全,我们常会强调“注重抓好末端落实”。
提起末端,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基层,想到基层的每位官兵,想到某项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抓末端落实时,机关也习惯眼睛盯着基层,把更多功夫下在基层,把更多精力投在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甚至把每个具体环节落实到每个人头。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抓落实的要求,这种观念和做法无可非议,也很容易收到成效。但如果把一个单位、一项任务看成一部高效运转的机器,从各自职能和担负的任务看,“末端”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人人是末端,环环是关键。
在此,我们不妨想想生活中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自行车链条只要一个链扣损坏,整根链条就会断裂;机器有很多齿轮,只要一个齿轮断掉一个齿,机器就不能运转;筛网有数不清楚的网眼,只要一个网眼损坏,就筛不出粗细一致的粉粒;缸碗坛罐出现一丝裂缝,就不能盛水;琴键只要损坏一个键,就弹奏不出准确旋律……从这一意义上说:1%不合格,等于100%不合格;要做到100%合格,必须使构成100%的每个1%都合格。由此可见,每个零部件都是关键部件,每个端子都是末端,某项任务、某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关键环节。
我们在强调“末端落实”和“关键环节”时,不能仅仅盯着基层、盯着别人、盯着最后一个环节,还要盯一盯机关应该做什么,盯一盯自身的职责,盯一盯工作的每个流程。有的机关部门抓工作、抓安全只会当个“传声筒”、转接器;有的对待基层发生的问题,不是首先从自身的指导督查上查找原因,而是转嫁责任,一板子拍到基层;有的对各个环节厚此薄彼,精力分配不科学,对所谓的“关键环节”做得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对自认为“不关键”的环节则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导致“东边拣个碗,西边漏个碟”。殊不知,一些单位发生的问题和事故,很多源于“不末”处的某个“端子”出现松动,源于某个看起来“不关键”的环节不过硬,最终导致产生纰漏、发生问……
- 下一篇:党员干部学习守纪律讲规矩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