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优秀教案:从1894到1950——两场战争给予我们打胜仗的启示

10-29 德育素材网

  1894年和1950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两场影响深远的大规模战争,一场是中日甲午战争,另一场是抗美援朝战争。这两场战争爆发的地点都在朝鲜,都是中国应对外敌入侵而被迫参与的正义战争,然而两场战争的结局却迥然不同,甲午战争我们败了,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跌入苦难的深渊;朝鲜战争我们胜了,为新生的红色政权赢得了长期和平和国际尊严。时至今日,人们一直在追问:为什么兵力兵器差距最小的甲午战争我们败得如此之惨?为什么装备落后的志愿军反而打败了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军?我想答案就是毛主席说过那句话:“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既然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那么,打赢一场战争需要军人具备哪些因素?这两场战争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启示之一:崇高信仰和绝对忠诚是打赢战争的政治前提
  细读甲午战争史,我们总是忍不住扼腕叹息,因为无论是丰岛海战、平壤之战还是黄海海战,日军战前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结果他们总能能够一次次地轻易获胜。清军在与敌兵力相当甚至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总是一触即溃,一逃再逃,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最不可思议的逃跑将领就要算叶志超了。
  “逃跑将军”叶志超是平壤战斗的总指挥,平壤之战打到当天傍晚,北城守将左宝贵英勇战死,日军以死伤700人的代价仅攻破了城北的外城,内城还牢牢掌控在清军手中,胜败未见分晓。但是到了当天晚上,叶志超召集诸将领开会,一个意思:撤。于是清军冒雨连夜弃城出逃,一夜溃逃500里,直至逃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境内,平壤城拱手让人,朝鲜也被日军迅速占领,战火直接烧到中国东北。试想,如果叶志超不弃城逃跑结果会是怎样呢?对此,日本一位叫大谷正的历史学家在查证日本史料后曾经作出一个判断,他认为,如果清军当时能够坚守平壤哪怕一天,日军就很可能没办法再打下去,因为他们已经断粮了,没有给养日军只能撤退。今天我们很多人可能……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