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窃论文的“联合署名”和“联名发表”,反映出学术不端与行政权力的“共谋效应”。这种“共谋效应”,使得学术研究从课题审批、经费支持、资源提供到成果评价,乃至发生剽窃后的处理,都或多或少丧失了公正和规范,污染了学术氛围,挫伤了真正献身学问者的积极性,影响了学术的健康发展
大学校长与其博士生“联名发表”的论文涉嫌抄袭,又一起事件最近被揭出。对于这种丑事的频发高发,许多人已对成因、危害等等作过分析和议论;但对其直接反映出的学术不端与行政权力“共谋”问题,还可进一步分析。
说“不知情”或“只是”帮助,美化自己遮蔽名利心
众多剽窃论文都是“联名发表”,耐人寻味。这类论文,署名在后的总是青年教师或者博士生、硕士生,而作为论文责任人的“第一作者”,颇多大教授兼大学校长、副校长。被揭剽窃后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青年教师或者研究生是剽窃者,他在“第一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响当当的名字署在了论文上,为的是“方便发表”;现在事情败露,“第一作者”因为“不知情”,最多负“把关不严”、“疏于管理”之类的责任。
有些人觉得,那些大教授兼行政高管已经功成名就,无需以剽窃手段炮制论文发表来显示、证明自己,所以不像青年教师、研究生那样有“犯错动机”。而“第一作者”本人,在强调“不知情”、“没把好关”的同时,也以已有地位来说明自己不可能、没必要剽窃,把自己清洗得一干二净。
说“犯错动机”,人们恐怕忽略了一个事实:“第一作者”眼下的地位,常常是以过去的努力和成就换得的。时至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受着地位的拖累,很难潜心研究学问,而忙于应付各类应接不暇的学术和非学术的活动,应付社会兼职,当了校长、副校长,更有诸多行政事务要做。他们当然需要“巩固”自己的学术地位,使自己“可持续发展”,因此不免渴望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何况,承接和主持的研究课题总要结题,学术工……
- 上一篇:某县安全教育培训月活动实施方案
- 下一篇:正确的政绩观是县域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