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精神是内在的精神动力,而不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就是诚信、敬业、专业、负责等等,是对职业的价值观与态度。很多人在工作时存有侥幸心理和短期得失的意识。组织与个人都缺乏长远的宏图大志,不注重信用的积累,所以“行之不远”也就不足为奇了。经营基业常青的事业,就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因此现在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培育整个企业的职业化精神。职业化是组织与个人事业发展的必需要素,而不是奢侈品。
职业化的意义还体现在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职业化程度与工作价值成正比。是如果一个人有100分的能力,而职业化的程度只有50%,那么其工作价值显然只能发挥一半。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很高,那么能力、价值就能够得到充分、稳定的发挥,而且是逐步上升的。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比较强,却自觉发挥得很不理想,总有“怀才不遇”的感慨,那就很可能是自身的职业化程度不够高造成的,这样就使得个人工作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大降低。
职业化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他的性格特征、知识技能、行为表现和形象装饰都应非常符合该职业的要求,其内涵由内而外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职业素养,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的道德品质特征与基本素质特征;第二个是职业技能,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第三个是职业行为规范,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过程中的行为操作标准。一个职业化的员工就是符合“本性的倾向、技术水平、举止的方寸”三个方面的员工。
职业化管理是根据企业的业务策略特点和人员成长的内在发展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特征和职业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该类业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标准、知识技能资格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并以此标准来选择、规范与培训该类业务人员,提高其技能,改进其业务行为,以提升员工个人工作业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职业化管理最终的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