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北宋名臣赵抃的治灾之道

11-15 德育素材网

  北宋名臣赵抃的治灾之道治灾自古就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十分考验官员的能力担当。

  北宋名臣赵抃(1008一1084年)人称“铁面御史”,素以刚正清廉著称。

  然而,赵抃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治灾能臣。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夏天,两浙路(今浙江省和江苏省南部)遭遇罕见的旱灾,同时蝗灾、瘟疫接连暴发,据史料记载,当时仅两浙西路受灾死难人数就多达50余万,灾情异常严峻。

  大灾之际,身为越州(今浙江绍兴)知州的赵抃临危不乱,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救济灾民,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曾巩在《越州赵公救灾记》中称赞赵抃:“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赵抃的治灾事迹留给后人诸多启迪。

  见微知著谋定而动早在两浙灾情初露端倪、越州境内尚未出现饥荒之时,赵抃就敏锐地觉察到了灾情风险,开始积极备灾。

  备灾从何入手?赵抃抓住“粮食”这个要害,谋定“七问”,寻找治理之策。

  七问,即赵抃询问越州各县官吏的七个问题:哪些乡出现了旱情,能够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百姓有多少,应从官仓领取救济粮的百姓有多少,可供受灾百姓修建的工程有多少,赈济百姓的官库钱粮有多少,富人能够捐出的粮食有多少,可以募集到的僧、道、士的余粮有多少?“七问”看似琐碎平常,实则非常关键,是灾情相关情况的总体梳理。

  赵抃以“七问”谋篇,掌握了救灾的现有条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