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灾害防御能力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频繁发生的洪涝、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既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灾区视察时多次强调,要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于灾害防范以及灾后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指引。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升,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保障性功能。
一是农田防灾减灾工程设施是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基本条件。
从近年来各地应对洪涝灾害的实践经验看,排灌设施完备,就可以在洪涝灾害发生时降低对粮食生产损失的影响,灾后通过及时补种等措施恢复粮食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
二是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和应急调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应对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储备是灾后恢复的重要条件,及时调运粮食生产必需的物资,是减轻粮食生产损害后果、快速恢复粮食生产能力的必要条件。
三是防灾减灾措施可以降低灾害导致的粮食损耗。
灾害是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因此粮食减损是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重要方面,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并从应对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两个方面规定了相应的制度。
灾害防御能力与粮食生产之间存在交互性。
一方面,完善的灾害预防和抵御措施可以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实现粮食生产技术替代和机械替代的必要条件,可以降低灾害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保障粮食稳产高产。
另一方面,稳定的粮食生产也更有利于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如生产粮食要有必需的灌既和排涝条件,在干旱、洪涝灾害发生时,排灌设施可以及时消除隐患并防止次生灾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