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求实 关注生成
——评新教师的一节课
今日听了新教师的一节汇报课《声声慢》,执教者基本功不错,教态比较从容大方,在教学中,教师也有亲和力。
但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这节课可以在几个地方改进一下。结合目前新课改的要求,我略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的情境有待商榷,未做到披情入文。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了音乐《一剪梅》,这是有李清照的词改编的,随即教师把这首词投影在ppt上,让学生用一字概括全词的情感。教师虽说是为了加大课堂的容量,但她忽略了这是一首学生很陌生的词作。我认为以此为导入,除了一点音乐带给同学的听觉享受之外,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点虚,在听课的教师看来是一种形式摆设,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披情入文;在学生看来是一种负担,以陌生来解读陌生,太不符合认知规律。
建议:导入的内容建议换成故事或图片。如《声声慢》我会用课件向同学展示山东寿光李清照纪念馆的李清照的塑像,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塑像的感觉,然后结合李清照的别名“李三瘦”来交代李清照的生平,并进一步让同学了解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的不同。这样设计可能学生能更好地透过课文走近李清照了解李清照,从而更好地读好文本。
二、问题牵着学生走有演的成分,没有学生质疑后的动态生成。
教师可以设疑,但课堂不能用问题把学生拴住,应该给学生的课堂留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不怕学生有动态生成的问题。但这节课有明显的教师拴控现象,没有给学生节外生枝的空间,没有提供让学生大胆生疑的平台,于是教学少了几许波澜,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被激活,教师只是把预设的步骤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