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教师,应有什么追求,该有怎样的情怀?有的人,虽然从教多年,但得不到尊重与认可;有的人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眷恋。4月27日中午,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病房。记者眼前的XXX,体弱、削瘦,身上插着导流管,但笑容依然灿烂。若不知情,根本看不出她是已做过两次手术的癌症晚期危重病人。
此前,这位44岁的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生态学博士的先进事迹经媒体传播后,引起温家宝总理及教育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她“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愿做一粒种子,为荒原添上一点新绿!
现在的中年人不会忘记,上世纪80年代那火红的岁月,那与祖国共奋进的日子!
1984年,XXX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她像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其实,早在两年前,她已默默地选定西北,暗暗地了解西北边疆的人文、地理、生态、气候。母亲听说后,心疼女儿,不放心,XXX便耐心地做母亲的工作,并得到了父亲的坚定支持。
记者找到了东北师大1984年6月5日的校报,上面刊登着当年3月XXX给校党委的一封信,题目是:我要去青海,做一个开拓者。她在信中说:“历史的重任已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要担起来,走下去,做时代的强者。”还说:“我愿做一粒种子,为荒原添上一点新绿!”
XXX是黑龙江兵团人的后代,父亲郭印早年从吉林先到黑龙江大庆地区的“红色草原牧场”工作,后至佳木斯,成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代开拓者,兵团人的风骨与血性感染着XXX。1984年4月17日,这位老兵写给东北师大党委的信,现在读来,仍叫人动容。“女儿能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响应党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家长,我完全赞成和支持。”
1984年8月下旬,21岁的XXX,扎着粗粗的短辫,带着行装,离开母校,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在格桑花盛……
- 下一篇:自信成就事业 爱心铸就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