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专题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加快形成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2024-11-02 10:44:54 德育素材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形成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必须“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形成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一、深刻认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生产力水平加快提升的必然要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生产关系,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这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202x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7万美元,位居中等收入国家前列。同时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新质生产力由新发展理念引领,代表生产力前进方向。必须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迭代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持续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空间。

(三)这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要求。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广泛渗透,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影响大国竞争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美国等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对我打压遏制,力图同我“脱钩断链”。要从大历史、大宏观、大格局的高度,认识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生产力跃升机遇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推动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有力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二、持续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必须进行创新性、深层次、系统性的体制机制变革。从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制度型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一)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驱动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引导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因此,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便捷化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让市场要素不断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环节。第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区域壁垒和行业垄断,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对市场的分割,打造统一的要素市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基础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畅通流动,推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充分释放市场潜力。第二,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建立劳动、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健全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分红奖励等激励政策,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落实《决定》要求,“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

(二)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夯实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准确把握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相互关系,按照《决定》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体制改革旨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教育体制改革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的学科专业,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人才体制改革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