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这个“法度”主要就是指党内法规。主题党日制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为推进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制度支撑。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主题党日制度的基本特性
科学认识主题党日制度的逻辑起点在于廓清制度的基本特性。中国共产党主题党日制度的历史流变深刻影响着制度的现实样态,把握主题党日的基本特性需要深入历史的肌理。中国共产党主题党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关于“党内生活”等概念的影响,更根植于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百年历史中。在历史的坐标系中,基于党内法规条文明确规定,主题党日制度展现出如下特性:
主题党日制度具有法规制度约束的刚性。“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中国共产党的主题党日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要求组织和个体共同遵守的规则。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自“党日”一词出现到“党日制度”、“党日活动”、“党员活动日”以及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党日的概念话语因应形势愈加规范,制度化趋向愈加明显。进入新时代,主题党日作为一项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建制定型。面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把党支部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基于主题党日活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显著成效,201x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将“主题党日”写入第五章“组织生活”部分并作具体规定。这就从党内法规的高度赋予了主题党日制度意义,将制度刚性与权威牢固联结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这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主题党日召开与参会的义务性、时间相对固定与长效坚持、质量保障与执行落实等方面;这种约束力,面向所有约束对象——各级党组织与全体党员,毫无例外——具有共同的、均等的制约作用。
主题党日制度具有聚焦实践的主题性。相较于其他党内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具有预置“主题”的特定性。20xx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文件,强调党员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尽管尚未精准指向固定的“党日”,但已在宽泛意义上首次将“主题”嵌入党员实践活动中。新时代新形势下,“主题”与“党日”两个词耦合起来。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xx—201x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开展主题党日教育培训”,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根据中央要求和各自实际,确定特色鲜明的党日主题,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培训和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主题党日教育培训”。201x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指出,“推广党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在主题党日开展‘三会一课’、交纳党费、参加服务群众等活动”,“党日”活动的时代内涵得到丰富与发展。新时代的主题党日实践导向鲜明,基层党组织在设计党日“主题”时,基于本单位工作实际,立足党和国家时代大势,有针对性地结合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大政方针的颁布以及庆祝纪念等活动的举行。例如,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委组织部以“县级统筹”为突破点,坚持县级定题,形成荐题、议题、立题、点题、解题“五步定题法”,确保所定主题“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中国共产党的主题党日制度源于实践,又扎根于实践,联系实际是主题党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激发主题党日活动生命力的必要条件。
主题党日制度具有执行主体的多元性。依循中国共产党主题党日制度发展的历史之脉,在党领导创建人民军队的过程中,其制度的初始形态——“党日”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孕育萌发,最早见于军队党支部建设中。伴随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长期执政,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形态的多元化,党日开展的范围逐渐由军队拓展到其他基层党组织。201x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在阐释党支部的重点任务时,共列出10种不同领域中的党支部,包括村、社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高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流动党员、离退休干部职工。202x年10月,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现实需要,将“医院”明确列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第三十条第1款规定的基层单位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类型由此扩展为10类,即企业、农村、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这意味着,主题党日制度的执行主体——基层党组织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主题党日制度具有活动内容的规定性。现行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勾画了主题党日活动内容的清晰“路线图”,规定“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主题党日开展前,党支部应当认真研究确定主题和内容;开展后,应当抓好议定事项的组织落实”。从活动流程看,主题党日包括开展前、中、后三部分:开展前注重方案策划的预置性,强调重要主题的研究与聚焦;开展中注重内容议程的规范化,集中学习、组织生活、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等为常设“规定动作”;开展后注重议定事项的执行度,党组织要抓好组织落实。就具体内容而言,主题党日活动的“规定动作”主要指基层党组织开展的传统组织生活内容,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党的会议,主要指“三会一课”制度中的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等;二是集中学习,主要指思想理论学习教育,包括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理论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传达上级党组织精神,可以党课形式进行;三是组织生活,包括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四是党务工作,如本支部的党员发展、党费交纳、党内表彰等。以上内容带有高度的政治性,主题党日因而成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锤炼党员党性的重要载体。
主题党日制度具有政治生活的仪式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主题党日作为组织生活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一般特质,即政治性,而主题党日制度特有的仪式性为加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提供了重要支持。“仪式作为象征性的行为与活动,不仅是表达性的,而且是建构性;它不仅可以展示观念的、心智的内在逻辑,也可以是展现和建构权威的权力技术”,“仪式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群体的价值”。中国共产党主题党日制度的仪式绝不是简单的权力强制,而是一种意义赋予的过程,党的性质宗旨、价值立场等熔铸其中,力图呈现一种合法合理的感召。在仪式的带动下,党员内心的庄重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蓄积情感情绪价值,进一步锤炼党员党性。主题党日仪式感的营造体现在外围环境布置和内在流程安排的方方面面:在会场布置时,一般多悬挂党旗党徽,制作具有党建元素的标语、展板;党员参加会议佩戴党员徽章,携带党章。在流程设计上,奏唱《国际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被视为带动氛围、点燃情绪的重要方式,在实际进行中往往成为主题党日的固定环节。基层党组织还会结合党日主题,设置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党志愿书、重忆入党历程等环节,让党员叩问入党初心、对标对表检视自身,强化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设置交纳党费环节,使党员在履行基本义务过程中增强组织观念;设置过“政治生日”环节提升党员归属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主题党日制度具有党性锻炼的日常性。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党性即已在党的组织纪律要求中有所体现。1941年7月1日,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强调,“从中央委员以至每个党部的负责领导者,都必须参加支部组织,过一定的党的组织生活,虚心听取党员群众对于自己的批评,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首次将“党性”作为独立概念写入中央决议。此后,党性的内涵外延与实践锻炼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讲党性”成为党加强政治建设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从“软要求”到“刚约束”,主题党日作为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场域,在锤炼党性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从主题党日制度的规定内容看,思想理论学习是主题党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的主线内容。有别于大型党内主题教育活动的规模与力度,主题党日制度以常态化的固定频次进行,在提升党员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上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党开展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阵地。值得注意的是,其活动内容虽具有固定性,但亦被赋予较大的自主权,是组织生活较为灵活的方式。在实践中,多数基层党组织采取“主题党日+”的模式,拓展“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在完成“规定动作”后设计具有支部特色的活动,使其成为对党员具有吸引力的“富矿”,真正成为锤炼党性的“熔炉”。
二、主题党日制度建设的核心要义
主题党日制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党的组织建设成功经验和现实需求进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构成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党员与党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多元,在扩大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同时,也导致自上而下的管理难度日益攀升,“大党独有难题”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项具体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新时代主题党日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理论指导看,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主题党日制度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高度重视基层、重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党建新生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大鲜明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五部分“党建篇”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主题党日制度对于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和政治功能具有明显效用,有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健全和落实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思想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构成新时代主题党日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念是推动主题党日制度建设的理论前提。
从体系建构看,提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是主题党日制度建设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主题党日制度建设以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总依据,仍需设计一套简易可行、行之有效的具体的配套性制度,才能达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效果。换言之,基层党组织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主题党日制度的各环节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若干制度,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规范化制度体系。例如,开展前,可以建立选题预调研与报送制度、书记点题制度提升活动选题设计的合理性;开展中,可以建立会议记录报送制度等为组织生活“留痕”;开展后,可以建立台账制度,对整改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对账销号,强化事后整改力度。此外,还要注重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保障制度,与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如党费制度、党建活动经费管理制度做好衔接,为充分发挥主题党日的制度效能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夯实制度基础,使管党治党的“螺丝”越拧越紧。
- 下一篇: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