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处X西丘陵山区,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发展中医药产业优势突出、大有可为。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风口”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抢占“风口”产业新赛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这一主题,XX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部分药企相关负责人和种植合作社代表等形成专题调研组,深入XX、XX等8个中药材生产县(区)实地调研,到XX市、XX市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在广泛调研、深入座谈的基础上,对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通过对中医药产业基础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全市目前在统筹规划、发展能级、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对此建议:
认真贯彻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市委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151”工作部署,依托XX山区优质中药材种质资源、优良生态环境条件和优越康养旅游资源,集聚中医药创新资源,在全市形成核心带动、竞相发展的中医药产业格局。
聚焦全市资源整合,加强统筹规划布局。一是完善组织架构统领产业发展。按照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优势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要求,建立“链长+专班”运行机制,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对接省生物医药(生物疫苗)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推动一产扩规提质、二产延链增值、三产融合发展。二是提升“XX药谷”发展战略。将“XX药谷”建设上升为全市战略,锚定传统中药创新、生命健康科技两大赛道,推动向以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加快生物医药向大健康和文旅产业融合升级,形成“政、产、学、研、医、养、游”七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三是明确发展方向。以产业富民为导向,统筹优化全市中药材种植资源,推广XX“六朵金花”培育模式,在全市分区选取主推药材品种,打造道地药材核心产区;积极融入XX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打造传统中药创新中心和生物医药科技硅谷;深度结合文旅产业,打造医疗康养产业高地,建设医药、医疗、医养“三医联动”的“XX药谷”。
聚焦种质资源保护,夯实中药材发展根基。一是培育道地种质资源。将中药材种业发展纳入种业振兴工程,积极与国药集团、广药集团等大型药企开展合作,支持企业自建、共建标准化种植生产基地,开展良种选育、提纯复壮、种苗扩繁和推广应用;支持开展珍稀、濒危、特有中药材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等工作,鼓励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依托XX省科学院XX药谷科创园,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完善中草药种质资源长期储备机制。二是严格执行标准化种植。加大对主产区药农、生产大户等的指导培训,加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探索中药材质量追溯和全链条溯源监管;优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带农联农模式,实现“企业生产有货源、药农种植有出路”。三是统筹调整中药材种植布局。推进差异化发展,重点抓好以XX、XX、汝阳为主的南部乡村连翘、柴胡、桔梗等林下种植;以伊川、宜阳、X宁为主的中部乡村黄芩、丹参、板蓝根等间作套种;以新安、孟津为主的北部乡村玫瑰花、金银花、药菊花等和周边乡村的丹皮、芍药、射干、薰衣草等中药材基地建设。
聚焦科创和人才引育,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一是建立高水平创新体系。围绕生物医药领域重大技术需求,加大政策性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全市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建设;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建设为牵引,导入产业资源、建强创新平台,加速形成“研发中试+孵化加速+科创基金+产业运营”的创新生态系统。二是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支持驻X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家引进、培养,着力培养生物医学、药学、护理学、康复学相关人才;出台引育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专门支持政策,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奖励机制,集聚优势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加大对中药材育种、种植、基地建设等的补贴力度,加大对中药材领域的技术指导。三是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积极引育中医药“头雁”“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推进规模化集群发展;落实“企业出题、科学家答题、政府支持”的产学研融合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水平。
...
(奋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