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村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被城市所逐渐包围直至全部融为一体,村落最终将转轨为社区,村民最终将嬗变为市民。那么,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被动适应者——城郊村及其村民,在这个转轨与嬗变的进程中,将主要受到哪些影响?存在着哪些困惑?如何消除这些影响和困惑?本文以万载县城郊的福星村为例,作一些初浅探析。
一、基本村情
万载县福星村隶属于县城所在地康乐街道,地处县城东南郊,是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的核心区域。该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215人,耕地面积700多亩,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水稻、蔬菜种植、在县城打工以及店面出租。随着县城新城区康乐大道商住楼、汽运城和凤凰山公园等项目的陆续开工,该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耕地由最多时期的20xx多亩,缩减至现在的7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其中有6个村民小组的耕地全部被征用,1300多人成为无地农民。
二、存在的困惑与影响
在郊区城市化的进程中,福星村大多已被不断扩大的城市包围,部分自然村实际上已经由郊区变成了市区,有的甚至已处在城市中心区域。失去了土地的福星村,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上正发生悄然变化——村落社区化、村民市民化。但就目前而言,福星村及其村民仅仅是实现了居住地域的变迁和身份的变化,而思想观念、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的转变仍没有及时跟上,政府的相关保障、服务工作也相对滞后。这种矛盾的现实,给福星村及其村民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
症状一:保障缺失,被征地村民抗风险能力差
目前,……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