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考察纪实
——内蒙古五原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一、离别四十年今日回五原
今年3月28日至4月14日,我和中学同学史大开结伴回到46年前插队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团结村五社。
团结村五社地名叫西杨六圪旦。团结村,是过去的生产大队,有10个生产小队。五社,是过去的第五生产小队,现在叫第五村民小组,是最小的农村组织。
1969年5月4日,到西杨六圪旦插队的我们多是天津市二十中学六八届初中生,即“老三届”最后一届学生,共7男9女16人。当时,全小队加上我们也就120多人。我们走后外来了11户,土地承包分地时全社43户,230多人,1600多亩土地,人均分地七亩半。现在,一些人乃至全家进城讨营生,在社里的也就30多户,140多人,种地的有四五十人。
我下乡时离16周岁还差大半年,说是知识青年,还是个孩子、当地人眼里的小后生。那时,男生多剃光头,武官队长说我和他一样是黄眉毛,还说北边有个地方叫白眉圪旦,就叫我“黄眉秃子”,叫来叫去,被叫成“黄绵秃子”。
乡亲们听说“黄绵秃子”回来了,买菜炖肉热情款待。在乡亲们热炕头上,大家兴高采烈的回忆共同劳动、出民工时情景,笑谈偷瓜往事,互问家人情况,打探其他知青情况,情深意浓。
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变化巨大
我1972年8月选调回天津上学,离开西杨六圪旦快43年了。返乡后,感受变化最大的是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从天津到五原有了直达列车,上车睡一觉,转天中午到达。绝大部分村子都通了柏油路,少数人家也有了小汽车,从车站开到村子30里的路程也就十几分钟。接站老乡讲,临河机场离村子只有30多……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某县委宣传部科员个人三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