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绪智力研究是针对传统智力研究不足提出的。本文对已有的情绪智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综述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理论 、结构、研究 方法 及测量,提出了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的 问题 ,并预测了情绪智力研究可能会呈现的趋势。
关键词:情绪智力;情绪智力理论;学院派;实务派;研究方法
一、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探讨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是德国人Barbara Leuner(1966)首先提出的[1]。1986年柏尼(W. P. Payne) 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2]。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P.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J.Mayer),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3]。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 理学 教授Daniel Goleman,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4]。20xx 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 影响 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
- 上一篇:浅析“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