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1]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1]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尤其是空气污染形势严峻,国内几大城市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的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和PM2.5值已经成为公众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环境和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意义重大。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独立成篇,表明了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党的十八大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20xx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到201x年的治理目标及行动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性。随着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不断掌握和认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弘扬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过程中,高校具有理论、文化、科技、人才等诸多资源优势,高校既是生态文明建设……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