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从儒佛融通看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

11-15 德育素材网

  从儒佛融通看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佛教初传中国,如何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思想、文化和礼俗相适应、相结合是一种挑战。

  早期文献《牟子理惑论》说:“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

  (《弘明集》)对此,佛教徒不得不作自我辩护,自《牟子理惑论》始,《弘明集》中充斥着护教文字。

  如孙绰《喻道论》说:“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之耳。

  …佛者梵语,晋训觉也。

  觉之为义,悟物之谓,犹孟轲以圣人为先觉,其旨一也。

  应世轨物,盖亦随时,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

  (《弘明集》)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由汉地佛教徒创作的“疑伪经”,宣扬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致性,如《提谓波利经》讲五戒与五常、五行相通,《梵网经》提出“孝名为戒”,都是典型事例。

  概略而言,这一时期的佛教徒以儒释二家相比附,不外乎是为了给佛教谋求在汉地生存的空间,辩护的成分更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与儒家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自然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佛教心识观与儒家心性说的结合、佛教佛性观与儒家性善论的结合、佛教二利观与儒家修齐治平说的结合。

  图片图片图片心识观与心性说的结合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