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例文】“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改过。
悔与改是一个前后相续、知行合一的过程。
如果只悔而不改或文过饰非,久而久之,小过、小错也终会酿成大错、大恶。
正所谓“然君子之过,悔而弗改焉,又从而文焉,过将日入于恶”。
(中国纪检监察报《悔以迁善》)【典故】出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释义】意思是,悔悟是治病的药,然而重在改正错误。
如果把悔悟的念头留在心里,那么又会因药而生病。
【赏析】悔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心理过程,历来是儒家用以提升个人修身境界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周易》:“震无咎者存乎悔”。
《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朱熹日:“学者做得事不是,须是悔”。
曾国藩言:“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
可见,悔是对以往“过”的一种深刻自省和反思,目的是为避免将来再犯同类之错,以达到“不贰过”,从而最终实现“无咎”的境界。
“自悔”作为实现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是一个永无止境、久久为功的过程,需要依靠个人内心强大的自主性、强韧的耐性和毅力,做到日日、月月、年年去恒久坚持。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坚持撰写日记以自悔改过,还将其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