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心归处是敦煌》心得体会近日,我们区组织部组织开展党员读书月活动,下面结合近期读书学习情况,简单分享一下我读《我心归处是敦煌》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们每个人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怎样活着才会幸福?我想,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或许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201x年度感动中国栏目有这样一组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
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
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
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
心归处,是敦煌。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文化,关心的敦煌,关心的敦煌的女儿。
敦煌,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一次旅行;但对樊锦诗来说,却是一辈子的修行。
在耄耋之年,樊锦诗终于在《我心归处是敦煌》这部口述自传中,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认为回忆录对于读者而言,并不是按图索骥,去寻得成功人士的掘金之道,它更像是引导读者从细微处感受讲述者做出决定时的心境和态度。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张樊锦诗的近照,剪短的发已是繁霜尽染,细长而清瘦的手指似乎可以划过千年的痕迹,轻巧的镜片后是一双淡然而又深邃的眼睛,真可以说是“风雨既霁清尘路,心有青天眼有云”。
樊锦诗说“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研究、弘扬世界文化遗产一敦煌莫高窟,这是最大的幸福”。
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是孤独的,那里不是世外桃源,而是苦修之地。
通读全书,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樊锦诗说“几次想离开敦煌都没有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德国如何发展工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