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党课讲稿】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内涵意蕴、基本特征、逻辑主线及实施路向

11-15 德育素材网

  【党课讲稿】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内涵意蕴、基本特征、逻辑主线及实施路向一、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意蕴(一)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立足基,点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必要组成,既有别于西方靠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现代化生态源起之路,又有别于西方两百多年“串联式”现代化背景下“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态理念。

  (二)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三重目标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自然观上,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只是没有被人们意志打上任何烙印的纯粹的客体,客观对象是主动的,人是受动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露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是不懂得实践活动的意义,不懂得实践活动把主客体连接起来的中介性作用,“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由此,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观,强调从主体方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