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审美实践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中华大地上曾经生活着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党项、契丹、女真等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与汉族漫长的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
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文化认同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根于不同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共同创造、精心培育、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
书法艺术衍生于汉字,是中华文化中极具辨识性的璀璨明珠之一。
书法艺术就是各民族共同审美实践的产物,在不同历史时期,书法推动了各民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魏碑,就发源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历史上,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代表的统治者,深深折服于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在其王朝推行着汉服、说汉语、写汉字,最终诞生了魏碑这一与帖本书法不一样的、刚健险峻、豪放质朴的书体。
魏碑艺术是汉文化与鲜卑文化融合的典型,是汉民族与鲜卑民族共同审美实践的结晶。
此后,魏碑与以“二王”为代表的帖本书法相互影响融合发展,共同促成了唐楷法度的形成。
“南帖北碑”因此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两面旗帜。
类似的还有在云南曲靖发现的《爨宝子碑》(刻于405年)和在云南陆良发现的《爨龙颜碑》(刻于458年),这两块碑的所在地是“爨人”所在的区域,其创作者是彝族。
彝族人学习汉字书法与鲜卑族不同,别开生面,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