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幸福全人:“四驱动·四主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x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x一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大量研究表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少年平均水平。
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是中等医学卫生人才的必备素养,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据积极心理学的幸福理论和全人教育理论,我校以“培育幸福全人”为教育理念,经过十余年的心育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四驱动·四主体”心育工作模式。
实践证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为学生成人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一、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延展活动、干预机制四种合力联合驱动1.建成“思政引领一主多辅”的课程体系根据202x年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校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以《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思政课程为主,《人际沟通》和《护理心理学》为辅的课程体系。
以OBE成果导向教育为教学设计理念,以救死扶伤、守护健康的医学理想信念为引领,将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创建快乐自主、探究体验的课堂生态。
通过呈现或设计临床医学情境,培育学生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