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易地搬迁和生态建设融合发展新路子一云南省昭通市的脱贫攻坚实践探索20xx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新年后首次离京考察,来到了经历鲁甸“803"地震灾害的云南省昭通市。
立足昭通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仅要高质量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更要针对昭通深度贫困的实际,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昭通对于云南而言,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
特殊的区位、特殊的自然禀赋和人文环境、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注定了昭通不仅是云贵川川三省结合部、乌蒙山区腹地,更是一个文化底蕴相对厚重而又高寒冷凉、人口众多、自然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发展严重滞后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据时任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介绍,在打响新一轮精准脱贫攻坚战之时,昭通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全市贫困人口185.07万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按日历日数计算平均每天脱贫上千人)的地级市。
同时,昭通地处金沙江下游,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岸线长439.22公里。
大山大水大峡谷,地质破碎高度切割,石漠化、半石漠化比例高,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630万人,山区占96%,人均耕地不足0.9亩。
大部分地方气候冷凉,云遮雾罩,光照不足。
地质灾害频发,地震、滑坡、泥石流、滚石多发,可谓无灾不成年。
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自然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是昭通的真实写照。
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孕育出昭通人民勤劳勇敢、敢拼善斗能吃苦的本色。
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是600多万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变面貌加速发展,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天花板的制约,必须坚决贯彻“共抓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