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例文】并不是天资出众者必然会骄傲,这就要看个人的修养了。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不论处于何种态势,均能泰然处之。
君子有定力、有静气,不论资质如何、境况如何,都能够坦然看待。
(中国纪检监察报《戒骄戒躁》)【典故】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释义】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赏析】古人讲,谦受益,满招损。
中华民族具有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
历史典故证明,君子有傲骨却无傲气,能够谦恭有礼,待人和善,小人有傲气却无傲骨,处处显摆,骄矜自胜。
人一旦患骄傲之病,若不收拾,将会祸端骤起,不利于已。
五代时,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以李克留下的3根箭时刻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在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败契丹,无往不胜。
后来天下已定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起来,纵情声色,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三五年后就祸端骤起,自己也被乱箭射死。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始终保持戒骄戒躁的清醒。
1945年4月23日,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之际,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又强调指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