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写材料用典】哀之而不鉴之

11-15 德育素材网

  【写材料用典】哀之而不鉴之【例文】警示教育就像一面辨别是非得失的镜子,通过鲜活的反面教材告诉党员不该干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有什么危害、会受什么惩罚。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现实中,少数党员要么冷眼旁观、不以为意,要么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哀之而不鉴之”,就容易重蹈覆辙。

  (解放军报《莫把“警示”当“故事”》)【典故】出自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释义】意思是,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为鉴戒,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了。

  比喻要从历史错误中吸取教训、加以改进。

  【赏析】孔子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看到有道德、有才学的贤人,便应该以他为榜样,主动效法他,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觉地扪心自问,是不是和他有同样的缺点毛病,有就赶快改正,没有也要引以为戒。

  在现实中,总有比自己强、值得自己视为榜样的人,所以孔子讲“原创必有我师”。

  同时,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缺点错误发生,所以孔子又告诉我们:“过则勿惮改”。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贤人”正是通过这样长期修养而不断提升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