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文化考量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其自身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追根溯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历史文化背景就是中华法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法系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集中华民族几千年法律实践之大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等特征。
在这种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儒家文明圈。
从历史来看,中华法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只有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相结合,推陈出新,才能结出现代政治文明的硕果。
新中国成立后,凭借中华文明的博大、包容和吸纳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
这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一个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开放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指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制度自信源于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深厚的文化土壤。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中愈发彰显制度优势和制度效能。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