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生活纪律建设党的生活纪律是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涉及党员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关系党的形象。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和学习上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还要求他们坚持从生活小事小节中加强修养、完善自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保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回潮党的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倡导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反对生活奢靡、贪图享乐。
建军初期,针对军官生活特殊化等问题,三湾改编时规定官兵待遇平等,连队成立士兵委员会,监督部邵队的经济开支、参与伙食管理等。
红四军从军长到士兵,同吃同穿同劳动,朱德带头到山下挑粮,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官兵团结一致、士气高涨。
中央苏区时期,为了减少生活浪费,毛泽东亲自拟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十四号》强调,政府中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都须尽量减少。
这一切节省,虽在各部分为数甚少,但积少成多,并可以养成苏区中更加刻苦、更加节省的苏维埃工作作风一一这是万分必要的。
延安时期,我们党将艰苦奋斗作风的培育与“厉行廉洁政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1939年6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中指出:“任何机关部邵队必须照批准之预算限度内开支,如有浪费或超过情事,概不批准”。
各机关部队学校不得互相请客(外客来宾招待除外),平时开会不得招待酒菜香烟。
在1946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开展节约运动的指示,提出“应动员全党全军全根据地人民开展节衣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