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以为质大义存心,正道直行。
自古以来,道德高尚的人都把“义”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论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意思是说,君子把义作为立身之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言辞来表达,用诚信的态度去完成。
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又说:“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可见,孔子观念中的“勇”是见“义”而为之,“勇”必须以“义”为根本指导原则,必须具有道义、正义的支持。
关于义,《礼记·中庸》解释为“义者,宜也”,即义是人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其所考量的是行为的正当性。
义的繁体字为“義”,《说文解字》释为:“義,从我从羊”。
清代段玉裁注曰:“从我从羊者,与善、美同义”。
义是善与美的标准,为公行义举即为大善大美。
明代官吏王重光任上谷参议期间,为了给当地百姓谋福祉,不怕得罪权臣,在上谷实行新政。
后虽被贬谪,却以大义在百姓中赢得了好口碑。
他在为家族所立成文家训中提到:“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非道义之心,勿汝存也,制之而已矣。
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非道义之事,勿汝行也,慎之而已矣”。
所言是要求子孙后代务必存道义之心、行道义之事。
义是一种操守,是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判断。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