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大一统”国家形态结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从秦汉到近代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包含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其最基本的条件就在于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
首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知上,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一体的,就在于“多元一体”之“一体”除了指整个中华民族外,还可以指整个国家,即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在国家层面上是一体的,亦即“多元一体”的一体性也是指整个国家。
这是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上着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
关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一般而言,国家与民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究竟是怎样联系,又是怎样区别的呢,很值得探讨。
国家与民族的联系和交结,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环境中,情形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历史上,其国家形态结构经历了三种类型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从五帝时代单一制的都邑邦国,发展为夏商周三代的复合制的王朝国家,再发展为秦汉至明清时期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可以说,“自在”的中华民族与“大一统”的多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在地方学论坛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