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春雨绵绵,堆满钢渣的湘钢渣场被淋得黑乎乎的.
渣场旁边是渣钢回收加工厂,水洗球磨班的工房紧邻渣场.
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使渣场显得格外空旷.
“在没有这些机器前,我们靠得是肩挑手扛.”4月24日这天,班长姜宁正好上白班,她告诉记者,那时渣场里没修路,许多路都是她们用脚踩出来、用板车碾出来的……
从农民到工人,既有喜悦又有迷茫
水洗球磨班的27个女工,10多年前是湘潭市郊联合、五星、和平3个村的农家姑娘和媳妇.
1992年,湘钢征用这3个村的部分土地扩建厂房,她们跟120多个失地农民一起被招工进厂,穿上了渣钢回收加工厂回收队的工装.
家住湘钢围墙外的XXX说,她从小就有当工人的梦想,每天都会远远地望着厂房,可等到真的穿上新发的工装,在家园上建起的工厂里上班时,她心中既有喜悦,又有些迷茫.从外地嫁到郊区的姜宁、彭国艳也不曾想到,她们会从此跳出“农”门,“嫁”进工厂。
那时回收队的工作就是在一堆又一堆的钢渣山里爬上爬下,挑出大块的渣钢搬到板车上,再拖到一旁用汽车拉回炼钢厂回炉.
“当工人跟当农民相比,没多大差别.”姜宁、XXX说,农民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而在渣场翻拣渣钢,只是脚下的黄土换成了热烘烘的钢渣。
更让XXX们没想到的是,工厂的规章制度规定:没戴安全帽罚5元,工作鞋带没系紧罚10元……在农村闲散惯了的姑娘媳妇,哪里吃过这种苦.
因为拿的是计件工资,在渣山里翻拣时碰到块头大一点的渣钢,刚来时她们经常会一窝蜂地抢,甚至推搡起来.
回收队的“元老”陈良阁是一个挺有耐心的北方老汉,他没少为这帮姑娘媳妇操心.“有时候还得受她们的气。”他说,被罚的人没几个服气的,没有不争得面红耳赤的,有的还撂挑子.
身上虽穿的是工装,但要真正“变”成工人……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抗震救灾英模事迹: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