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警示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深刻剖析当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县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刚才,我们集体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片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忏悔,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清醒认识作风建设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一刻不停歇”的紧迫感
当前,我县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但从近年来巡察监督、信访举报、案件查办等情况看,干部作风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引起高度警醒。
(一)作风问题呈现新表现,必须直面矛盾、敢于亮剑。过去,我们常讲“四风”问题,现在一些老问题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比如,……略…… 勇气推进作风整顿,坚决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整治顽疾。
(一)聚焦“三个关键”,在思想淬炼上动真格。一要抓牢“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转变作风,做到“三个带头”:带头反对特权思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禁业规定;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管用的文;带头反对官僚主义,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每年至少用2个月时间深入基层调研。二要抓实“关键领域”。紧盯行政审批、执法司法、工程建设等腐败易发领域,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负面清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三要抓严“关键节点”。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四风”问题专项督查,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
(二)实施“三大行动”,在作风转变上见实效。一是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建立干部实绩数字化档案,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连续两年考核排名末位的单位“一把手”启动“熔断”程序,由县委书记直接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采取“回炉锻造”“调整岗位”等组织措施,今年以来已对3名科级干部实施“能下”调整。二是开展“中梗阻”问题专项清理。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行“好差评”二维码全覆盖,评价结果与单位年度考核、个人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对季度排名后三位的窗口负责人实施“末位淘汰”。三是开展“微腐败”专项治理。聚焦教育医疗领域“校服定制回扣”“统方数据贩卖”、养老社保领域“死亡人员冒领”“空骸保”等12类突出问题,组建跨部门联合核查组,运用大数据比对筛查可疑线索,今年已查处“微腐败”案件17起,追缴资金230余万元。
(三)健全“三项机制”,在标本兼治上求突破。一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制定《改革创新风险备案管理办法》,明确6类可容错情形和5项减责条款,对在招商引资中因政策调整导致项目流产的2名干部启动容错程序,对在信访积案化解中因创新方法引发争议的干部实施澄清正名。二要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建立“攻坚先锋”评选制度,对在省级重大项目招引、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破除论资排辈限制直接晋升职级,今年已有5名“90后”干部因实绩突出获提拔使用。三要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构建“巡察+审计+统计”三维监督体系,对作风问题频发单位实行“一票否优”并扣减年度绩效奖金,对典型案件采取“三同步”处置(同步通报曝光、同步拍摄警示片、同步纳入党校案例库),今年已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作风问题典型案例9起,形成强烈震慑效应。
三、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一)压实“两个责任”,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作风建设融入党建工作全局,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牵头抓、班子成员分工抓、党支部具体抓”的三级责任体系,把作风建设成效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优”否决制。党组织书记要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四个亲自”要求,通过定期召开作风建设专题党委会、带队开展明察暗访、约谈后进单位“一把手”等方式,推动责任层层压实。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监督专责,建立作风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对顶风违纪行为24小时内启动核查,对典型案例实行“一案三查”(查当事人责任、查领导责任、查制度漏洞)。组织部门要完善干部作风档案,将作风表现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全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