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X乡党委就近年来我乡宗教工作开展情况做汇报,重点围绕“强化党的领导、依法规范管理、促进和谐共生”三个层面,汇报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宗教工作“根与魂”
宗教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我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通过“三个贯穿”确保宗教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构建“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针对宗教场所分散、管理力量薄弱的现状,我们建立“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宗教场所”三级管理网络,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宗教场所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制定《宗教工作责任清单》,将政策宣传、活动监管、安全防范等12项职责细化到人,纳入村级年度考核。比如,在春节、中秋等宗教活动高峰期,实行“包村领导驻点、村干部巡查、网格员值守”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活动安全有序。202x年除夕夜,某村基督教聚会点因电路老化突发火情,网格员15分钟内到场处置,避免了一场安全事故,这正是“三级联动”机制实战效能的生动体现。
(二)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夯实思想根基。依托乡镇党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党的宗教政策大讲堂”,每年组织乡村干部、宗教场所负责人集中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创新开展“三进三讲”活动:进场所讲政策、进信徒家庭讲法治、进村组讲案例,通过“板凳会”“庭院课堂”等形式,用群众语言解读政策。202x年,全乡开展专题宣讲42场,覆盖信教群众1200余人次,有效扭转了“宗教事务是私事”的错误观念。特别是在“政策赶大集”活动中,将宗教法规编成三句半、快板书,让群众在赶集购物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某信教群众听后感慨:“现在才明白,爱国与爱教从来都是一体的”。
(三)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建强骨干队伍。针对宗教场所负责人老龄化、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联合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建立“1+1+N”帮带机制,即1名乡镇干部、1名宗教界代表人士结对帮扶N名年轻教职人员。通过“理论授课+实践锻炼+异地考察”模式,分批组织场所负责人到先进地区学习规范管理经验。目前,全乡6名宗教场所负责人中,40岁以下占比达67%,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至50%,队伍结构显著优化。特别是通过“轮值主持”制度,让年轻教职人员参与场所管理决策,某寺院32岁的住持候选人通过3个月实践锻炼,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20万元债务问题,展现出新时代宗教界人士的责任担当。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在校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