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谱写党员教育新篇章
近年来,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号召,组织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教育培训活动,通过精准定位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明确培训对象、强化培训阵地、凸显培训成果,在提升党员教育质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紧扣时代脉搏,深化理论学习,在“培训内容”上狠下功夫。搞好规定动作。坚持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章党规党纪作为“万名党员进党校”的“必修课”,组织开发精品课程15个,引导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广大党员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核心要义与决定性作用,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筑牢“四个自信”的基石,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创新自选动作。倡导各镇(园区)依据自身特色与实际工作需求,灵活设置“选修课”,巧妙融合上级要求和基层需求,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与相互促进。砀城镇结合城区改造重点任务加入群众工作、维稳工作主题;周寨镇、唐寨镇结合红色阵地优势加入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葛集镇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加入抓党建促振兴主题,让学员在丰富多样的学习锻炼中,补足精神之钙、增长见闻学识、提高能力素质,实现了个人价值与时代使命的深度融合。
二、融合线上线下,强化实践锻炼,在“培训方式”上狠下功夫。抓好线上学习。积极创新线上学习模式,坚持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党员教育平台,着力打造“x先锋”微信公众号、“x先锋网”线上学习平台,紧扣党建工作最新精神、重点工作,及时开设专题专栏26个,精心制作《青春定格信仰永恒》《初心向党赓续前行》等特色党课10余部,党员线上浏览学习累计达到100万人次,确保党员学习不“打烊”不“断线”,党员学习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强化线下教育。积极筹备并举办党员骨干培训、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农村党员冬训春训等8类主体班次100余场,广泛汇聚县、乡、村三级杰出人才,精心打造“学者型教师引领+实战型干部驱动+乡土化人才支撑”的多元化师资架构,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让学习更加高效、便捷。
三、聚焦因材施教,实现全员轮训,在“培训对象”上狠下功夫。突出分类施策。针对城市、农村、机关、非公企业等领域党员特点,分别实施“社区课堂”“田间课堂”“机关课堂”“企业课堂”等4类专题培训。“社区课堂”注重小区治理、创新创业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田间课堂”注重惠农政策讲解、梨树种植技巧、乡村旅游等方面;“机关课堂”主要培训机关党务、履职担当和党风廉政教育等方面;“企业课堂”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非公党建、业务技能等方面。坚持全员覆盖。采取“县级引领+乡镇兜底”的培训方式,依托县、镇两级党校体系,灵活设立分教学点,实施分阶段、分批次的全员轮训计划,成功举办基层党员轮训活动200余期,受众人数突破2万,为后期全员轮训奠定良好基础,有效解决了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重领导轻普通”“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
...
第二篇:三心同向”推动党员教育制片出新出彩
近年来,我市将创作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加强新时代党员教育的重要抓手,在选题立意、拍摄制作、成果运用等关键环节下功夫,让党员教育电视片更有看头,以“入眼入耳”推动“入脑入心”,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一、精心甄选,画好选题“路线图”,让党员教育制片“有根有魂”。坚持导向为先,紧扣时代主题、围绕中心大局,锚定基层关切、挖掘典型案例,加强选题策划,确保党员教育电视片方向准、重点明、落点实。聚焦中心工作。坚持党员教育制片姓“党”这一根本属性,紧跟省市年度党员教育电视片制播任务,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始终,着力突出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确保制片工作方向不偏、主题不跑。突出本土特色。紧贴不同层次、领域、行业党员学习需求,挖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双招双引等工作中涌现出的特色做法、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划分党课类、培训类、纪实类等不同类别,纳入全市制片选题资源库。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各乡镇,挖掘“一盏红34师用的马灯”“安庆地区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五庙党小组”等选题,摄制《摇曳在请水寨的微光》《残夜明灯》等红色题材作品。聚焦身边榜样。深入挖掘各行业领域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结合“学习身边榜样”“党课开讲啦”等活动,收集整理出“中国好人”黄勇、“省自然资源科普使者”施金坤、“皖美村支书”郝祥胜等一批接地气、冒热气的身边榜样典型素材,拍摄电教片《萤火之光》《账本》《志愿先锋科普同行》,激励党员干部对标典型、担当实干。
二、匠心创作,打好摄制“组合拳”,让党员教育制片“绘声绘色”。树牢精品意识,抓实素材搜集、脚本创作、拍摄制作等环节。情景化撰写脚本。拍摄前期,采取实地调研、与拍摄对象微信沟通、面谈、走访党员群众等方式,详细了解拍摄对象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实绩实效等。实行“头脑风暴”法,召集创作团队成员对拍摄大纲进行丰富和细化,用情景化方式去谋篇布局和叙事说话,确保脚本内容完整、叙事深入、结构清晰、逻辑合理。演绎化拍好镜头。打破传统“说教”模式,以拍摄对象的矛盾点演绎故事线,以抓特写提升画面的真实感,通过运用大量鲜活案例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力争事迹演绎合情合理、先进形象有血有肉。在拍摄微视频《一盏马灯:摇曳在请水寨的微光》中,邀请当地党员群众串演,采用现场采访、情景再现等摄制手法,还原请水寨起义事件,展现中共x党组织艰难革命历程。专业化打磨成片。坚持从严审核把关,邀请部领导、行业专家、市融媒体中心、影视传媒公司、主创人员、基层党员干部等共同审片,逐帧对场景、台词、声音、音乐、特效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增强党员教育电视片质感。近年来,共向省市推荐党员教育电视片20余部,《小田并大田》《心路弯弯》等5部作品在省市观摩评比中获奖。
...
第三篇:三举措增强党员教育“三力”
近年来,县以党员教育学用活动提质增效为导向,通过“亮给党员群众看、带着党员群众干、解决党员群众盼”,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凝聚力、服务力,推动党员教育学用转化。
一、亮给党员群众看,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联系机制,推动208个机关党组织和44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建立群众需求清单、部门资源清单、共建服务清单“三张清单”,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广泛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活动,组建“政策宣讲服务队”“卫生清理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团队,20xx余名机关在职党员下沉到结对社区和居住小区。选优配强67名专职网格员,发放科普、教育、卫生等宣传资料120xx余份,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咨询会5场次,接待来访群众500余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06件。开展“寻找身边榜样”评选活动,从全县各行业、各工作领域的共产党员中挖掘“标杆”,尤其是选树基层一线、具有感人事迹的党员,先后推选出“身边榜样”20名。以x先锋系列平台为载体,开设“身边榜样我来学”专栏,讲述榜样“好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身边榜样,营造“人人追求先进、事事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带着党员群众干,增强党员教育“凝聚力”。强化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抓好示范带动,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累计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185名,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导师帮带制”,建立县级乡村振兴导师团1个、导师工作站6个,推选12名县级帮带导师,挂牌成立示范产业基地237个。衔接抓好“党建引领商协会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书记项目,推深做实推进乡村振兴“大学生回乡工程”“太商”返乡创业等县委书记项目,引导“太商”返乡创办企业93家。深化“村村建强、整乡推进”试点,成立瓜蒌产业联合党委,创办乡村振兴公司18个,打造强村89个。以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组织生活中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开展组织生活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在组织生活的手段、方式、载体、过程等方面大胆探索,注重发挥党员积极性,在参与中互动、互动中参与,提高党员参与率,将部分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在“x先锋”微信公众号“提升组织生活质效典型案例”专栏发布。深度整合“流动资源”,新仓镇实施流动党员“人才回引”工程,搭建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探索开展流动党员返乡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流动党员主动领任务作贡献,让“娘家”“婆家”双向互动,吸引6名大学生流动党员回村任村级后备干部。
...
第四篇:坚持“四式联动”推动党员分类管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市适应新时代党员管理要求,探索建立“四式联动”模式,因人施策、靶向发力,推动党员分类管理提质增效。
一、在职党员“双重式”管理。推深做实“双报到”制度,健全152家市直(驻蚌)单位与226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共享在职党员“八小时内外”的现实表现,推动在职党员在保障重大任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做到快速响应、冲锋在前。实施在职党员进社区“一档四卡”管理模式,每年集中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社区先锋”志愿服务月、领导干部“进小区、听意见、解民忧”等系列活动。组织全市在职党员统一到社区报到,并作为所在单位年度党员评议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9万余人次,认领并完成“微心愿”7000余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2万余件。
二、无职党员“定责式”管理。科学设岗定责,推行“10+N”岗位设置模式,统一发布矛盾调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等10个共性岗位,确定若干个性化岗位。综合考虑党员意愿、专业特长等,组织引导全市无职党员主动认领岗位,承诺事项2.6万余个。通过无职党员季度述职、半年公示、年度评议等掌握履职践诺情况,对143名履职成效不明显、兑现承诺不及时的党员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截至目前,化解邻里矛盾纠纷7600起。全市共评定“三星党员”3556名、“四星党员”568名,298名表现突出的无职党员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
...
第五篇:以“主题党日+”模式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区创新工作形式,将思想交流、现场教学、志愿服务等工作与主题党日有机结合起来,以“主题党日+”模式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真正将党性锻炼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一、聚焦“主题党日+思想交流”,让理论学习“活起来”。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政策法规等内容作为主题党日“必修课”,以党支部书记带头学、党员干部全面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集中学习。同时,依托共产党员、x先锋系列平台、学习强国App等新媒体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线上”学,使全体党员“动起来”“活起来”“学起来”。创新学习形式,结合业务“半月谈”活动,采取党支部班子成员率先讲党课,党员干部轮流上讲台的形式,让全体党员干部“上台亮相”,通过现身说法、答疑释惑、现场提问、交流互动、谈学习体会等环节,引导党员“主动学”“集中学”“灵活学”,确保理论有收获、思想受洗礼。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业务“半月谈”活动330余场,参与党员干部人次达8300余人次。
二、聚焦“主题党日+党性教育”,让理想信念“强起来”。聚焦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这一重点工作,将政治严肃性、形式灵活性、内容丰富性有机贯穿主题党日全过程。依托区红源广场、霍邱县二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平岗切岭展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实行“主题党日+红色教育”模式。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平岗切岭展览馆,重温当年“平岗切岭会战”的光辉历程,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淠史杭战天斗地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区红色文化展览馆,依托“互动体验式”的科技设备,再现当年革命先辈投身民族解放事业时的战斗场景。把“红色课堂”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使红色资源活化为可触、可感的精神食粮,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红色教育320余场次,参与人次达13000余人。
...
第六篇:实施“暖流计划”构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暖心港湾”
近年来,我县不断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径新方法,实施“暖流计划”,有力破解流动党员“组织关怀难到位、教育培训难到位、作用发挥难到位”等问题,确保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有为”。
一、整合资源打造“暖流之家”,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科学布局布点,推行家门口关爱计划,为流动党员提供交流活动阵地。优化场地建设。充分利用闲置办公场所、小区闲置公管用房等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红色阵地,打造37所“暖流之家”,设置人才联络站、金融服务站、法律服务站等,为流动党员提供充电、暖心药包、红色阅读角等20余项自助服务设施,打造流动党员的“温馨之家”。建强暖心联系。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建立“三访三联”机制,张贴流动党员“归队码”20xx余张,发放“红色家书”3000余份,经常性开展组织连线、谈心谈话、帮扶慰问,强化“家常联系”和暖心服务,以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为契机,在“暖流之家”开设包粽子、唱红歌等各类活动,拉近流动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距离。实施动态管理。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明确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作为流动党员的联络员,建立“一人一联、一季一访、一节一聚”机制,了解掌握流动党员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结合“基层党支部星级评定”及“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对流动党员参学情况、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各方面表现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严格考评,促使流动党员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二、丰富载体拓展“暖流学堂”,为流动党员“赋能充电”。坚持线上送学和线下教学齐发力,为流动党员常态化助学赋能。筑牢“阵地课堂”。依托以1个县委党校为核心、15个乡镇(区)级党校为纽带、N个网格党群服务站、党员教育学习基地为辐射点构建“1+15+N”的党员学习教育矩阵,打造流动党员学习阵地,引导党校专家、退伍老兵、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各领域各行业模范典型组建先锋宣讲团,为流动党员量身定制“知识大餐”,开展专题宣讲活动382次,实地观摩红色教育基地、干部实训基地等场所125次。延伸“指尖课堂”。建立流动党员微信学习交流群700余个,及时转载推送共产党员网、x先锋系列平台有关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解读等内容,在“x先锋”微信公众号上开设“莓老师小课堂”“每日一学”等栏目,转载发布1800余期图文信息及视频,方便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激活“流动课堂”。组建“红色家访”送学小分队,组织党员“一对一”结对助学居住偏远且行动不便的流动党员1500余人,为流动党员送去包含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等“红色大礼包”20xx余份,并将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纳入“红色家访”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