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在2024年全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上的汇报发言

11-02 德育素材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XX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位于XX南岸的自然优势,争取中央、省市建设资金2155万元,撬动社会资本和群众投入超2100万元,通过企业和村集体合作的形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XX村的和美善治蝶变。

聚焦产业转型,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XX村抓住生态转型发展窗口,坚持市场导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解决“有风景无产业”的困境。202x年以来,每月游客数量达6万余人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2万元。注重科学规划,让转型升级稳起来。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XX沿岸美丽乡村建设,走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子,让农民通过旅游等产业发展获得收益的要求”,XX村科学规划村庄发展路径,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转型发展契机,有序引导“村民变股民,村庄变景区,农户变商户”。注重模式创新,让项目运营实起来。村集体与同景文化旅游公司联合成立平台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企业和村集体分别占股80%、20%。平台公司创新良性循环的新业态发展机制,建立“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整合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两大主题,发展帐篷酒店、水上餐厅等业态,通过植入体验式休闲旅游项目、引进农耕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空间等,以浓郁的渔家特色和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周边市民前来观光旅游。注重因地制宜,让多元业态活起来。在同景文化旅游公司带动下,一些致富能手开始回村创业,村里新增渔家宴、特色小吃、渔家民宿等经营主体6家,集中流转集体土地60余亩,引进稻鱼共生、环保共享游览车、酵物面包房等产业项目,通过丰富的旅游业态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下。202x年春节期间,XX村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平台公司收入保持在40万元左右,带动了村内12户农家乐和小吃店经营收入近20万元,形成了公司与村民共赢互补的良好态势。大年初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这里年味正浓》专题和新闻频道《来我家乡过大年》专题先后直播连线XX村现场,全球直播时长累计达15分钟,群众美好生活场景和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得到广泛传播推广。

突出精细治理,让群众幸福感强起来。XX村以优化人居环境为切入口,村庄由粗放管理向精细治理转变,村庄环境越来越美,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保护优先擦亮生态底色。XX村率先退出低端大棚农田近210亩,既有效控制了XX面源污染,又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完成78栋房屋的雨污分流工程,建设2100米管网,村庄污水实现100%收集进入环湖截污干渠,提升整治水域面积逾8000平方米。同时,争取上级资金1279万元,建成总水域面积21.3万平方米的茨巷河前置库,茨巷河水通过前置库过滤净化后,入滇水质已达到Ⅲ类水标准。村内垃圾100%由清运公司运送到回收公司处理,厨余垃圾100%由清运公司送回收公司处理。规划先行增加村庄成色。通过规划引导,拆除临危建筑50余处,腾退占用的公共面积超过20xx平方米,增绿补绿空间达2.7万平方米。同时以建设“小中心”提供“大服务”的思路,将年久失修的公房修缮打造成近1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利用坑塘等村内空地建成民议亭、绿地广场、文化广场、半开放式党群服务驿站各1个,休闲驿站2个,配备30张先锋座椅,通过一把椅子、一个亭子、一个驿站,以微服务设施为群众带来美好生活体验。示范引领彰显村民本色。建立XX生态研学保护示范基地,在村庄外围建成500米生态廊道,沿路展示水治理、XX保护、落实“四退三还”等工作成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鲜活案例支撑。大力宣传引导落实“十年禁渔”行动,村民们积极响应要求,主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不入湖捕鱼、休渔禁捕的看护人、监督员。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