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常务副省长在2024年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11-01 德育素材网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题召开202x年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总结过去经验,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未来方向,共同推动我省新质生产力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

XX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落实创新强省、人才强省首位战略,新质生产力正在形成中。

(一)新质生产力全过程创新生态正在形成。近年来,XX省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产生了历史性变革,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4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3位,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到3.0%,如期实现了“成为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科技强省”战略目标。聚焦“高原造峰”,重大科创平台形成系统性布局。XX的石墨烯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国家级创新中心,XX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完成“双10”布局,获批建设超重力、极弱磁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累计布局6条省级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汇聚XX省60%的国家科技奖和XX省科技奖一等奖、80%的国家“杰青”“优青”人才、10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基本形成“一廊引领、多廊联动”空间格局。获批建设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首家大动物P3实验室,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00家。聚焦自立自强,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XX省科技攻关能力走在全国前列,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安防、工业互联网、高端磁性材料、水稻育种等领域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涌现出国内首个本土原研丙肝一类新药达诺瑞韦钠片和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以及完成“冰光纤”等一批硬核科技成果。11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数量居全国前列。聚焦“两链”融合,产业创新水平实现整体性跃升。通过实施两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XX省科技厅数据显示,XX省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1x年的0.9万家增加到202x年的3.6万家,实现翻两番;科技型中小企业从4万家增加到9.8万家,增长近1.5倍,形成“五个百分之八九十”格局(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机构、科技人员、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均占XX省80%至90%),XX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42.3%提高到64%。聚焦“高精尖缺”,科技人才队伍实现结构性优化。XX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壮大,效能持续增强,全社会R&D人员数达57.5万人年,跃居全国第3位,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8.96万元/人。202x年,引进全球顶尖人才73位,入选中国政府友谊奖10名,入选国家引才计划外国专家数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11个设区市连续2年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杭州连续12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

(二)新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202x年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x年XX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9.4%和6.3%,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三)数字经济已成为XX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亮点。数字经济是XX发展的“金名片”。201x年,中共XX省委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202x年,XX省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革,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202x年,中共XX省委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开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的目标,聚焦“三区三中心”(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发展定位,全力推动数字赋能、产业能级、创新模式、数据价值、普惠共享“五个跃升”,以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打造支撑省域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两个先行”的关键力量。

二、正视问题,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

虽然XX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新质生产力的部分赛道上,XX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数据显示,202x年XX省研发投入总量2416.8亿元,只有广东(4411.9亿元)的54.78%、江苏(3835.4亿元)的63.01%;研发投入强度3.11%,低于广东(3.42%)、江苏(3.12%)。

(二)科创平台能级较低。“国字号”创新平台偏少,承接国家战略任务的基础和能力不够。XX省自主培育的国家实验室尚未实现“零的突破”。目前,XX仅拥有国家大科学装置2个,远少于北京(20个)、上海(17个)、广东(8个)。国家已布局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与粤港澳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国家还布局了西安、武汉、成渝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而以上中心在XX省均无布局。

(三)关键核心技术尚未突破。数据显示,202x年底,XX省468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断链断供风险中,仍有116项没有突破。“从0到1”的基础研究成果偏少,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操作系统、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等仍高度依赖进口。

(四)创新型企业和产业规模不足。企业方面,202x年底,XX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万家,只有广东(6.9万家)的52%,江苏(4.4万家)的82%。产业方面,XX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683亿元,只有广东(11836亿元)的31.1%,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仅为16.8%,也低于广东的29.9%、江苏的24%。

(五)人才培育引进力度较小。目前,XX省共有全职“两院”院士59名,只有上海(194名)的30.4%、江苏(118名)的50%;国家“杰青”人才198人,仅为广东(258人)的76.7%、江苏(378人)的52.3%。XX省仅有3所双一流高校,远低于上海的15所、江苏的16所、广东的8所。

三、聚力攻坚,不断汇聚工作合力

XX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315”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形成战略科技力量。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就XX而言,就是要打造“315”科技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谓“3”是指构建“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这三大科技创新高地;“15”是指重点关注云计算和未来网络、信息安全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计算等15个面向未来的战略领域。大力推动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首先,分梯次建设实验室,推进新型实验室提能升级。XX实验室是XX举全省之力建设的新型举国体制的样板,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同时,要加大对西湖实验室、甬江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基地)的支持,打造XX省的国家实验室基地群。依托XX民营经济优势,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调整XX省实验室机制,促使民营企业自愿牵头或参与XX省实验室建设。加快XX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化重组和系统化提升,积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其次,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XX省高等院校“双一流196工程”,支持XX大学向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与综合型大学建设发展,支持西湖大学建设世界级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全省范围内支持建设一批科技、教育、产业相协同的高水平大学,从而使更多省属高校得以跻身国内一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加快落实基础科学研究行动方案,保证高等院校有组织开展科研,加强脑科学、数理力学、量子科学等领域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在全省高校计划建设一批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心。最后,鼓励省级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创建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鼓励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单位深度参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设为核心,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主导创建省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迭代攻关,形成倒逼、引领、替代和转化“四张清单”,开展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科技攻关项目。XX计划实施20xx个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其中制造业类的项目占比达80%。成功吸引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取得500项以上的硬核科技成果。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的重要成果,满足条件的将被优先考虑推荐为首台套产品的认定。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流程,坚持实施“重大专项、重大专题、重大项目”和“战略规划专项行动年度榜单”,进一步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关键攻关机制。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就XX而言,就是要通过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在“XX战略”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战略任务。“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即以集中优质资源为手段,打造新一代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在内的4个万亿元级的先进产业集群、15个千亿元级的特色产业集群以及“X”个高成长型百亿元级“新星”产业集群。依据《XX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x—2027年)》,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核心任务有以下几项:一是开展空间腾换行动,优化制造业发展空间。主要任务是调整、整顿低效工业用地,构建高能级的产业平台,促进产业之间的协同布局。二是开展招大做强行动,夯实制造业发展根基。主要任务是要以招引重大项目为手段,开展千亿技术改造投资工程,加速重大项目建设效率,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三是开展企业优强行动,提高制造业效率效益。主要任务是打造世界级一流企业,充分利用“专精特新”企业队伍优势,完善“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合作模式,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四是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唱响“XX制造”品牌。主要任务是提高制造业水平,进一步强化“XX制造”品牌建设,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推进企业标准的创新发展。五是开展数字赋能行动,引领制造业变革重塑。主要任务是注重加速细分行业的产业大脑建设与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六是开展创新强工行动,强化制造业发展动能。主要任务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造重大创新载体,提高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培育未来产业。重塑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其关键。它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培育产业体系新支柱的首要任务,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一是优先推进9个快速增长的未来行业。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机器人、合成生物、未来医疗、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和柔性电子九大产业领域是XX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必须加强优势创新资源集聚,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四链”的协同作用,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角色。二是探索发展6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未来产业。围绕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及核技术应用、深地深海、智能仿生与超材料、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六个领域的未来产业,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集聚产业发展的创新能量,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的重大突破。前瞻性规划重点领域布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人口老龄化等挑战,从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未来技术的不确定性预研。

...

(奋书文库首发)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