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党员干部忠孝教育心得体会:忠孝传家久

10-29 德育素材网
“忠孝”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渐入吾民族血液乃至浃骨沦髓,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他种文明之重要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孝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标识。孝道自经儒家经典发挥,又与历代王朝制度紧密关联,日渐超越其最初尊祖敬宗和孝事父母之单纯伦理价值理念,被赋予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教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意蕴,从而转变为关涉血缘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生活礼俗等诸方面之复杂形态。故孝文化道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儒学之精髓,亦为中国文化核心观念之首要。
  我国古代社会中,“忠”,本义为尽心竭力。《说文》:“敬也,尽心曰忠。”“忠”即臣民对君主要绝对的服从,现在不需要“忠君”,但现在把忠君延伸为爱国,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孝”,本义“尽心孝养和服从父母”。即子女对父母及长辈要尽顺从、敬养义务,孝敬父母,尊老敬贤,“百善孝为先”,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是处理人伦关系的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清乾隆帝曾说:“自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能尽孝而能尽忠者。”古人云:“孝慈,则忠”,“事君忠,则处官廉”。胸怀孝道者,为民乃良民,为官乃清官,为王乃明君。故曰,忠诚是支体,而孝道则是根基。儒家把孝推广到社会,便移“孝”为“忠”。于是忠孝便为一体,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结果,忠是孝的扩大,孝是忠的缩小。一个人在家能孝顺父母,在朝就能忠君,所以便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
  立德成才,报效社会国家,光耀双亲祖宗。孝悌并非仅指孝敬和赡养父母,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即立德成才,入世治国,建功立业,从而“扬名声,显父母”。《礼记·祭义》说:“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这里,用小的观念来统一其他的道德规范,反应了孝的意义……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