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透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视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位,以19篇访谈稿,76幅图片,真实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和人生经历。我们学习这段历史,就是要从中汲取榜样力量和前行动力,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一心为民的情怀,实事求是的品质,改革创新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来到梁家河,一个不满16岁的孩子远离亲人和朋友,从生活条件优越的首都北京来到山大沟深、贫瘠穷苦的陕北农村,生活上、精神上、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1969年的梁家河,可以说是全国条件最差、生活最苦的贫困地区之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极其艰苦,所以才有了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之说。对于新来的知青们来说,首先面临的就是要过“四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每一关都充满着艰辛,每一关都是严峻的考验,能不能在这里坚持下去、生活下去,都是举步维艰。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习近平总书记凭借坚强不屈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矢志不移的信念,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上山劳动、下山干活,始终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也奠定了他以人民为本的治国理政理念。
二、知识改变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待了近7年之久,在这期间,陪他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他当年带去的一大箱子书和他后来四处寻借的书籍,我想他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所有来自于身体和精神上的困惑、迷茫、无助、彷徨,他都在书里得到了慰藉。书是他的精神伴侣,也是他的精神寄托,只要有书,他就有勇气应对一切艰难困苦。他酷爱读书,白天在劳动间隙抽空读书,晚上在窑洞里点着煤油灯读到深夜,……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来到梁家河,一个不满16岁的孩子远离亲人和朋友,从生活条件优越的首都北京来到山大沟深、贫瘠穷苦的陕北农村,生活上、精神上、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1969年的梁家河,可以说是全国条件最差、生活最苦的贫困地区之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极其艰苦,所以才有了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之说。对于新来的知青们来说,首先面临的就是要过“四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每一关都充满着艰辛,每一关都是严峻的考验,能不能在这里坚持下去、生活下去,都是举步维艰。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习近平总书记凭借坚强不屈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矢志不移的信念,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上山劳动、下山干活,始终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也奠定了他以人民为本的治国理政理念。
二、知识改变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待了近7年之久,在这期间,陪他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他当年带去的一大箱子书和他后来四处寻借的书籍,我想他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所有来自于身体和精神上的困惑、迷茫、无助、彷徨,他都在书里得到了慰藉。书是他的精神伴侣,也是他的精神寄托,只要有书,他就有勇气应对一切艰难困苦。他酷爱读书,白天在劳动间隙抽空读书,晚上在窑洞里点着煤油灯读到深夜,……
- 上一篇:新提任领导干部旁听庭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