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志:
在新时代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够参加此次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班,既是一次难得的“充电蓄能”机会,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与能力提升之旅。培训课程紧扣人大代表职责使命,融合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与经验交流,为我们拨开履职迷雾、指明行动方向。作为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我深刻认识到,唯有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才能不负人民重托。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分享学习心得。
一、深学细悟强根基,筑牢履职尽责的思想之魂
(一)在理论学习中明晰职责定位。通过系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理论内涵,我对“人大代表”这一身份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到人大代表作为“桥梁纽带”的角色定位,每一堂理论课都在提醒我们: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承载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价值,而人大代表正是这一制度在基层实践的关键一环。我们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始终以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确保履职方向不偏、行动有力。
(二)在历史溯源中坚定制度自信。培训中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的梳理,让我深切感受到这一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从革命根据地的“豆选”实践,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完善,到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发展,历史的轨迹清晰展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作为人大代表,我们既要成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更要成为制度的积极践行者,通过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的活力。
(三)在政策研读中把握履职方向。对最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专题学习,为代表履职提供了精准“导航”。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都需要我们将政策要求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人大代表必须及时掌握政策动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才能在履职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二、对标先进找差距,校准履职为民的行动坐标
(一)对照标准检视自身短板。培训中优秀代表的履职案例分享,如同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的代表善于通过“板凳会”“夜话会”等形式,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有的代表围绕民生痛点持续跟踪监督,推动问题彻底解决。反观自身,在联系群众的深度、调查研究的精度、监督问效的力度上仍有提升空间。这促使我深刻反思,必须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补齐能力短板,提升履职水平。
(二)学习经验拓宽工作思路。通过与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代表的交流,我汲取了许多宝贵经验。比如,有的代表创新建立“代表联络站+网格”工作模式,将履职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有的代表聚焦产业发展,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这些鲜活的实践案例启发我,人大代表履职要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善于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