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准察实干部的“软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选什么样的人,政治标准是硬杠杠,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组织部门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对那些在政治上、廉洁上存在“硬伤”的干部,坚决挡在门外,树立了鲜明用人导向。
“硬伤”不能容忍,“软伤”也不可忽视。
从医学角度来看,所谓“硬伤”,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伤,最大的特征就是“症状明显”“易诊断、好下药”;而“软伤”则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伤,难以发现、难以诊断、难以治疗。
从干部评价角度来看,干部存在的“硬伤”,是指对照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明显有不达标、不符合的缺陷和不足;干部存在的“软伤”,则指虽然没有表现出影响任职的具体情形,但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良反映,使用起来不能完全放心。
治病难,难在断病;识人难,难在察人。
识人察人,“硬伤”易识,“软伤”难辨。
选准用好干部,既要排除“硬伤”,又要断准“软伤”,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软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发现起来往往比较困难,但也不是不能发现。
尽管没有明显“伤口”,但必然有相关“症状”,或隐藏在日常小事小节、言谈举止之间,或表现在关键时刻、困难挑战面前,或流传在乡间俚语、群众口碑之中。
了解掌握干部的“软伤”,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