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 首页

【讲义文稿】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连续性与差异性

11-15 德育素材网

  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连续性与差异性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1]。

  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报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推进乡村叛兴、铜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理论和政策深讨层面,学界对于乡村叛兴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及衔接路径的深讨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强调过渡性”,侧重将脱贫攻坚理解为乡村报兴的重要内容,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脱贫攻坚战早期的解读往往是这个恩路:第二类是强调“互斥性”,从战略目标、侧重点等方面对比两者的差异:第三类是强调“互酒性”,提出了内容共融性、作用互构性、主体一致性等要素。

  各类深讨之问鲜有对话,各自选取不同标准,比如内容、作用、主体[2],又如任务、范畴、时问[3],再如政策共性,政策差异[4]。

  纵然第三类解读恩骆摆脱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但共就"主体一致性”的论断存在前后矛盾之处,例如,有的文章前部分指出“党和政府是乡村报兴与脱贫攻坚相关制度和政策的供给方和实施主体”,而后部分在涉及有限衔接面临的实际障碍时又提出“农民是乡村最兴与脱簧攻坚的主体”[2]。

  这说明,一味从理论、政策层面深讨,容易陷入从理念到理念、从概念到概念的泥淖。

  关于有机衔接的重点,有的研究聚焦五大报兴的具体内容[5],有的研究则涵盏目标导向、重点领城和任务举猎[6],总体上缺少现代化视城下的历史纵深感。

  为此,本研究将结合基于全国的农户调查问卷和县乡村三级书记访谈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将两者关系的深讨从应然的层面带入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层面,研究从现代化的视角,结合两者在实践中的先后时序,探讨共洼续性,差异性,并着重分析脱贫攻坚的“后续问题”,进而提出关于系统推进和妥普解决好后续问题"的对策建议。

  202x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面实施乡村叛兴战略研究"课题组(简称课题组”)在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每个省市区按计划分别抽取了约200份问卷,通过完整性检查后共获得有效问卷2190份:同时,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兵团)的县乡村三级书记进行了访谈,形成576份访谈记录。

  农户词查问卷分为“个人家庭情况乡村报兴相关情况乡村生活情况”三部分,重点了解农民对于乡村叛兴的主观认知和客观实践情况。

  县乡村三级书记访谈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