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存在问题与建议对策的思考0.引信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粮食产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2],有力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x〕50号)明确:“到202x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3]。
202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明了方向。
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农田建设管理职责,制定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x一2030年)》,修订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x)国家标准(以下简称《通则》),指导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到202x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总体上,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尚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等问题,建设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发挥建设效果。
新时期如何特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